矮杨梅皮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矮杨梅皮


矮杨梅皮

  【拼音名】ǎi Yánɡ Méi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剥取根皮和茎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2m。小枝较粗壮,无毛或有稀疏柔毛。叶革质或薄革质;叶柄长1-4mm,无毛或有稀疏柔毛;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至短楔状倒卵形,长2.5-8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常有少数粗锯齿,成长后上面腺体脱落留下凹点,下面腺体常不脱落,无毛或有时上面中脉上有稀疏柔毛;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突起。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生于叶腋,直立或向上倾斜,长1-1.5cm;分枝极缩短而呈单一穗状,每分枝具1-3雄花,雄花无小苞片,有1-3枚雄蕊;雌花序基部具极短而不显着的分枝,单生于叶腋,长约1.5cm,每分枝通常具2-4不孕性苞片及2雌花,雌花具2小苞片,子房无毛。核果红色,球状,直径约1-1.5cm。花期2-3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500m的山坡林缘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

  【性味】酸;涩;性凉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通络止痛。主痢疾;泄泻;脱肛;崩漏;消化道出血;风湿疼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黄水疮;疥癣;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泡酒,9-15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崩漏 出血 跌打 跌打伤 跌打伤痛 风湿 风湿疼痛 黄水疮 火烫伤 疥癣 痢疾 涩肠 涩肠止泻 收敛 收敛止血 水火烫伤 烫伤 疼痛 通络 通络止痛 脱肛 外伤出血 消化道出血 泄泻 止痛 止泻 止血


矮杨梅皮的功效 矮杨梅皮的用途 矮杨梅皮可以治疗 矮杨梅皮的用法 矮杨梅皮的用量 矮杨梅皮主要治疗 矮杨梅皮能够治疗的疾病 矮杨梅皮的用法 矮杨梅皮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安胎药

      【拼音名】ān Tāi Yào   【别名】骨筋草、吓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无柄感应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 sessile(Buch.Ham.)K.Ku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节采集,晒干。   【原形态】无柄
  • 艾纳香

    “艾纳香”在《中药大辞典》 “艾纳香”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艾纳香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ài Nà Xiānɡ   【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
  • 矮子常山

      【拼音名】ǎi Zi Chánɡ Shān   【别名】木质山海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melina delauayana P.Dop[G.montana W.W.Smit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 暗紫贝母

      【拼音名】àn Zǐ Bèi Mǔ   【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鳞茎
  • 矮脚龙胆

    “矮脚龙胆”在《中药大辞典》 “矮脚龙胆”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矮脚龙胆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ǎi Jiǎo Lónɡ Dǎn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小龙胆草的全草。秋、冬采收,洗净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