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鬼针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花鬼针草


白花鬼针草

  【拼音名】Bái Huā Guǐ Zhēn Cǎo

  【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花鬼针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pilosa L.var .radiata Sch.-Bip. [B. pilosa L.var .albiflora Maxim.; B.pilosa L.var .minor (Bl.) Scherf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白花鬼针草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茎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的柔毛。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cm无翅的柄,三出;小叶常为3格,很少为具5(-7)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cm,宽1.5-2.5cm,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稀,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磊,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cm的柄,边缘锯齿,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大辩论花序有长1-6(果时长3-10)cm的花序梗;总苞苞片7-8枚,条状匙形,外层托片披针形,内层条状披针形;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白色,长5-8mm,宽3.5-5mm,先端钝或有缺刻;盘花筒状,长约4.5mm,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长7-13mm,先端芒刺3-4枚,长1.5-2.5mm,具倒刺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村旁、路边及临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化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药材呈条状。茎钝四棱形。下部叶3裂或不分裂;中部叶具柄,三出,小叶3枚,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不对称,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边缘具舌状花5-7枚,舌片椭圆状倒卵形,长5-8mm,宽3-5mm,黄白色,先端钝或有缺刻。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痹痛 疮疖 发热 风湿 风湿痹痛 感冒 感冒发热 黄疸 解毒 利湿 利湿退黄 清热 清热解毒 湿痹 湿热黄疸 退黄 痈肿 痈肿疮疖


白花鬼针草的功效 白花鬼针草的用途 白花鬼针草可以治疗 白花鬼针草的用法 白花鬼针草的用量 白花鬼针草主要治疗 白花鬼针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花鬼针草的用法 白花鬼针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扁藤

    “扁藤”在《中药大辞典》 “扁藤”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扁藤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Biǎn Ténɡ   【别名】腰带藤、羊带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扁骨风(《广西中草药》)。
  • 薄叶棘豆

      【拼音名】Báo Yè Jí Dòu   【来源】豆科薄叶棘豆Oxytropis leptophylla (Pall.)DC.,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百足藤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Bǎi Zú Ténɡ   【英文名】Creeping Pothos   【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   【来源】药材
  • 白粉蕨

      【拼音名】Bái Fěn Jué   【别名】小蕨萁   【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华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
  • 波缘楤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Bō Yuán Sǒnɡ Mù   【英文名】root of Undulateleaf Aralia, Undulate Aralia   【别名】红刺脑包、顶天刺、龙牙楤木、三百棒、紫红伞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