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花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梅花


白梅花

  【出处】《纲目》

  【拼音名】Bái Méi Huā

  【别名】绿萼梅(《纲目拾遗》),绿梅花(《药材学》)。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性状】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等地。

  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褐色。主产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化学成份】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性味】酸涩,平。

  ①《纲目》:"微酸,涩,无毒。"

  ②《百草镜》:"性寒。"

  ③《食物宜忌》:"味酸,涩,性平。"

  ④《饮片新参》:"苦微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

  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

  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

  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敷贴。

  【附方】①治咽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梅二钱,橘饼二个。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②治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③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纲目拾遗》)

  ④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⑤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梅花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赤水玄珠》)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安神 肝胃气痛 和胃 化痰 解郁 开胃 瘰疬 梅核气 目痛 清肝 清头目 气痛 食欲不振 头晕 胃气痛


白梅花的功效 白梅花的用途 白梅花可以治疗 白梅花的用法 白梅花的用量 白梅花主要治疗 白梅花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梅花的用法 白梅花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白暨豚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Bái Jì Tún   【英文名】suckling pig   【别名】白旗、白鳍、白鳍豚、白江猪   【来源】药材基源: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potes Vexillifer Mil
  • 柏树叶

    “柏树叶”在《中药大辞典》 “柏树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Bǎi Shù Yè   【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原形态】柏
  • 辫子草根

    “辫子草根”在《中药大辞典》 “辫子草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辫子草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Biàn Zi Cǎo Gēn   【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的根。夏、秋采收。   【性味】江西《草
  • 布狗尾

    “布狗尾”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布狗尾”在《中药大辞典》 “布狗尾”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布狗尾   【拼音名】Bù Gǒu Wěi   【别名】兔狗尾、狐狸尾、虎尾轮、防虫草、猫上树   【来源】豆科狸尾草属
  • 白铃子

    “白铃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铃子”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铃子   【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   【来源】兰科白铃子Nervilia tibetensis Rolfe,以块茎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