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婆婆纳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婆婆纳


白婆婆纳

“白婆婆纳”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婆婆纳”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婆婆纳

  【来源】玄参科白婆婆纳Veronica incan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华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消肿止血。主治痈疖红肿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婆婆纳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Bái Pó Pó Nà

  【英文名】Woolly Speedwell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白婆婆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onica incan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白婆婆纳 一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密被白色绵毛,星白色,仅叶上面较稀而呈灰绿色。茎数支丛生,直立或上升,不分枝。叶对生,上部的有时互生;上部叶近无柄,下部叶具长达2cm的叶柄;叶片下部的为长圆形至椭圆形,上部的常为宽条形,长1.5-5cm,宽0.3-1.5cm,先端钝至急尖,基部楔形渐狭,全缘或具圆钝齿。花萼长约2mm;花冠蓝色、蓝紫色或白色,长5-7mm,筒长1.5-2mm;,裂片常反折,圆形、卵圆形至卵形;雄蕊2,略伸出;子房及花柱下部被多细胞腺毛。蒴果长加重超过宿萼。被毛。种子多数。花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原及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鲜毒;凉血止血。主痈疖红肿;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消肿止血的功能。用于痈疖红肿。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出血 凉血 凉血止血 清热 消肿 消肿止血 痈疖 止血


白婆婆纳的功效 白婆婆纳的用途 白婆婆纳可以治疗 白婆婆纳的用法 白婆婆纳的用量 白婆婆纳主要治疗 白婆婆纳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婆婆纳的用法 白婆婆纳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白花草

      【拼音名】Bái Huā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鹅毛玉凤花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ia dentata (Sw.)Schltr.[Orchis dentata Sw.; Platanthera dentata (Sw.)Lindl.]   采
  • 卜芥

    “卜芥”在《中药大辞典》 “卜芥”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卜芥   【出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拼音名】Bǔ Jiè   【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
  • 白鬼笔

    “白鬼笔”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鬼笔”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鬼笔   【别名】鬼笔、鬼笔菌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药。   【生
  • 白萆薢

    “白萆薢”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萆薢”在《中药大辞典》 “白萆薢”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萆薢   【拼音名】Bái Bì Xiè   【别名】刺萆薢   【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铁叶菝葜
  • 白带草

      【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野菜谱》,云:"碎米荠,如布谷,想为民饥天雨粟,官仓一日一开放,造物生生无尽藏,救饥,三月采,止可作齑。"在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有"蔊菜"一条,但其所绘之图并非蔊菜,而是碎米荠。   【拼音名】Bái Dài Cǎo   【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