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茯苓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土茯苓


白土茯苓

  【拼音名】Bái Tǔ Fú Línɡ

  【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

  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芦茎,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肖菝葜 攀援灌木。无毛,小枝有钝棱。叶互生;叶柄长l-3cm,在下部1/3-1/4处有卷须和狭鞘;叶纸质,卵状被针形或心形,长6-20cm,宽2.5-12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有短尖头,基部多少心形;主脉5-7条,小脉网状。伞形花序生于叶腋,或生于褐色的苞片内;总花便扁,长1-3cm;花序托球形;花梗纤细,长2-7mm,雄花花被筒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5-4.5mm,顶端有3枚钝齿,雄蕊3枚,长约为花被的2/3,花药长为花丝的1/2强;雌花花被简卵形,长2.5-3mm,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卵形,柱头3裂。浆果卵圆形。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坡密林中或路边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0-30cm,直径5-8cm,表面黄褐色,粗糙,有坚硬的须根残基,断面周围白色,中心黄色,粉性饮片厚l-3cm;切面稍粗糙,亦有小亮点,质软,味淡。

  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多脱落,下皮细胞3-5列,黄棕色,排列紧密,壁较厚,可见壁孔。皮层散有粘液细胞,内含针晶束。维管束散在,多为周木型,木质有数个直径近似的导管。

  3.理化鉴别:参见“土茯苓”条。

  【化学成份】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I),棕榈酸(palmaiticacid)和硬脂酸(stearic acid)等。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浊 疮毒 带下 解毒 解毒消肿 利湿 清热 清热利湿 小便淋涩 消肿 痈肿 痈肿疮毒


白土茯苓的功效 白土茯苓的用途 白土茯苓可以治疗 白土茯苓的用法 白土茯苓的用量 白土茯苓主要治疗 白土茯苓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土茯苓的用法 白土茯苓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白薇

    “白薇”在《中国药典》 “白薇”在《中药大辞典》 “白薇”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白薇   【拼音名】Bái Wēi   【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   【别名】白马尾   【来源】本品为
  • 柏树油

    “柏树油”在《中药大辞典》 “柏树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柏树油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Bǎi Shù Yóu   【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砍断树干,待树脂渗出凝结后,7~8
  • 波棱瓜

    “波棱瓜”在《中药大辞典》 “波棱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波棱瓜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Bō Lénɡ Guā   【别名】色尔格美多(藏名)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波棱瓜的果实。9~10月采
  • 冰糖

    “冰糖”在《中药大辞典》 “冰糖”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冰糖   【出处】《纲目》   【拼音名】Bīnɡ Tánɡ   【来源】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脾、肺
  • 白鹤藤

      【出处】《本草求原》   【拼音名】Bái Hè Ténɡ   【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白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