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鮡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藏鮡肉


藏鮡肉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Cánɡ Zhào Ròu

  【英文名】Drymoglossum meat

  【来源】药材基源:为鮡科动物藏鮡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sternon maculatus (Rogan).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藏鮡,体延长。体裸露无鳞。侧线不明显,头平扁,眼小,侧上位。吻圆。须4对:鼻须1对且基部呈“V”型;上颌须1对,基部扩大呈“T”型,下颌须2对。口大呈弓形,下位。背鳍I,6棘刺弱。脂鳍低,位于背鳍后方,其长稍超过头;臀鳍I-II,5-6。胸鳍1-11,肉质。腹鳍1-5,圆形,不分支。尾鳍截形。背部和体侧黄绿色或灰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侧有不显着的块状斑。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石隙间。以环节动物和幼虫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及其邻近的水域。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补虚调经。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焙干研末,适量,每日2次;或鲜肉适量,炖食。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开胃健脾,消肿利水的功能。治妇女病、肠胃病、疮疖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虚 和胃 健脾 健脾和胃 脾虚食少 食少 调经 消化不良 月经不调


藏鮡肉的功效 藏鮡肉的用途 藏鮡肉可以治疗 藏鮡肉的用法 藏鮡肉的用量 藏鮡肉主要治疗 藏鮡肉能够治疗的疾病 藏鮡肉的用法 藏鮡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赤胫散

    “赤胫散”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赤胫散”在《中药大辞典》 “赤胫散”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胫散   【拼音名】Chì Jìnɡ Sàn   【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
  • 菜蓟

      【出处】始载于《江苏植物志》。   【拼音名】Cài Jì   【英文名】Globe Artichoke   【别名】食托菜蓟、洋蓟、朝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菜蓟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ra scolymu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
  • 川楝子

    “川楝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楝子”在《中药大辞典》 “川楝子”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   【拼音名】Chuān Liàn Zǐ   【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   【别名】金铃子、
  • 川滇大黄土

      【别名】土大黄   【来源】蓼科川滇大黄土Rumex hastatus D. Do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酸、涩、微辛,温。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   【用法用量】0.5~1两。
  • 彩斑桑勒草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   【别名】花叶叶、小花草、花花草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夏、秋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茎圆柱形,基部木质,被棕色短茸毛。叶对生,稍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