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黄荆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臭黄荆


臭黄荆

“臭黄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臭黄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黄荆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

  【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以根、叶入药。根四季可采;叶夏秋采收,均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根: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痢疾,疟疾,风热头痛,肾炎水肿,痔疮,脱肛。

  叶:解毒消肿。外用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根1~2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臭黄荆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斑鹊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臭黄荆,灌木,植株高1-3m。多分枝,细弱,幼时有短柔毛,老时无毛。单叶对生;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1-3cm,基部楔形,全缘或中部有3-5钝齿,先端急尖至尾状尖,两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紫红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呈圆锥花序状,被柔毛,长3.5-6cm,宽2-3cm;花萼杯状,长约2mm,5浅裂,裂片长约1mm,圆形或三角形;花冠黄色,长3-5mm,两面均被茸毛和黄色腺点,先端4裂,略呈二唇形,上唇1裂片宽,先端截平或微凹,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雄蕊4,2枚稍长;子房无毛,上部有黄色腺点。核果倒卵球形,长2.5-5mm,宽2.5-4mm。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止痒。主风热头痛;风疹篷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水煎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 疮疡肿毒 风热头痛 风疹 解毒消肿 痢疾 利湿 疟疾 清热利湿 祛风 祛风止痛 肾炎 肾炎水肿 水肿 头痛 脱肛 外用治疮疡肿毒 消肿 痔疮 止痛 止痒 肿毒


臭黄荆的功效 臭黄荆的用途 臭黄荆可以治疗 臭黄荆的用法 臭黄荆的用量 臭黄荆主要治疗 臭黄荆能够治疗的疾病 臭黄荆的用法 臭黄荆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赤芍药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Chì Sháo Yào   【别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
  • 蟾酥

    “蟾酥”在《中国药典》 “蟾酥”在《中药大辞典》 “蟾酥”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蟾酥   【拼音名】Chán Sū   【英文名】VENENUM BUFONIS   【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
  • 刺果苏木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Cì Guǒ Sū Mù   【别名】忙果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夏季采集,晒干。   【原形态】藤状灌木,全株有下弯的钩刺,各部均被黄色柔毛。叶长30~
  • 臭节草

      【拼音名】Chòu Jié Cǎo   【别名】白虎草、松风草、臭草、岩椒草   【来源】芸香科松风草属植物臭节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 Meiss.的全草。夏秋采集,阴干。   【性味】辛、苦,温。  
  • 翠鸟

      【拼音名】Cuì Niǎo   【别名】鱼狗   【来源】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Alcedo atthis (L.),以肉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解毒,通淋。主治痔疾,淋病及鱼骨哽喉等。   治淋病:翠鸟肉适量,煮食。   痔疮: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