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油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臭油果


臭油果

  【拼音名】Chòu Yóu Guǒ

  【别名】大香果、香桂子、野香油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thomsonii Allen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果熟时采,晒干。

  【原形态】三股筋香常绿乔木,高3-10m。树皮褐色。枝条圆柱形,具细纵条纹,淡绿或带红色,皮孔明显;顶芽卵形,芽鳞褐色,密被绢质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7-15mm;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7-10cm,宽2.5-4.5cm,坚纸质,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两面凸出。伞形花序腋生;总苞片早落;花梗长约4mm;雄花3-4朵,黄色,被灰色微柔毛;花被片6,卵状披针形,花丝被疏柔毛;第3轮雄蕊近基部有两个圆肾形腺体;雌花白色、黄色或黄绿色,被灰色微柔毛;退化雄蕊9,第3轮有时花瓣状,基部有两个圆肾形腺体;子房椭圆形,长约2mm,与花柱近等长,均被灰色微柔毛。果椭圆形,长1-1.4cm,成熟时黑色,果托直径约2mm,果梗长1-1.5cm。花期2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500m的山坡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卵形或球形,长5-8mm,直径约5mm。表面红褐色至黑色,具明显的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宿存小杯状花被残基,多带有小果柄,长约5mm,稍弯曲,具数条纵皱纹。果皮薄而脆,易捏碎而剥落,有油性;种子1枚,球形,直径约4mm,种皮光滑,先端钝尖;种仁淡黄色,显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以体饱满、富油性者为佳。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散风寒;行血气;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证;脘腹冷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跌打损伤 风寒感冒 风湿痹证 感冒 散风 散风寒 湿痹 脘腹冷痛 行血 止痛


臭油果的功效 臭油果的用途 臭油果可以治疗 臭油果的用法 臭油果的用量 臭油果主要治疗 臭油果能够治疗的疾病 臭油果的用法 臭油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蚕沙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Cán Shā   【英文名】silkworm shit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来源】药材基源: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yx m
  • 赤火绳

    “赤火绳”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赤火绳”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火绳   【拼音名】Chì Huǒ Shénɡ   【别名】火绳树、接骨丹、火素树   【来源】梧桐科赤火绳Eriolaena malvacea
  • 赤铜屑

    “赤铜屑”在《中药大辞典》 “赤铜屑”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赤铜屑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Chì Tónɡ Xiè   【别名】热铜末(《圣惠方》),铜末(《朝野佥载》),铜落
  • 刺槐花

    “刺槐花”在《中药大辞典》 “刺槐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槐花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名】Cì Huái Huā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   【原形态】刺槐,又名:
  • 粗叶木叶

      【拼音名】Cū Yè Mù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6-10mm;托叶小,三角形,顶端芒尖,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