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藤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果藤


刺果藤

“刺果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刺果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果藤

  【别名】大胶藤、牛蹄麻、鸡冠麻

  【来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涩、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壮筋骨。主治产后筋骨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外用治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服。鲜根捣烂,酒炒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刺果藤

  【出处】始载于《广东植物志》。

  【拼音名】Cì Guǒ Ténɡ

  【英文名】Scabrous buttneria

  【别名】大胶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刺果藤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yttneria aspera Coleb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刺果藤 木质大藤本。小枝的幼嫩部分略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8cm,被毛;叶宽卵形、心形或近圆形,长7-23cm,宽5.5-1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白色星状短柔毛;基生脉5条。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淡黄白色,内面略带紫红色;萼片卵形,长约2mm,被短柔毛,先端急尖;花瓣5,与萼片互生,先端2裂并有长条形的附属体,约与萼片等长;雄蕊合生成筒,发育雄蕊和退化雄蕊各5;子房5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圆球形或卵状圆球形,直径3-4cm,生多数短粗刺和短柔毛。种子长圆形,长约12mm,成熟时黑色。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中或山溪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辛;性微湿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有祛风湿,壮筋骨功能。用于产后筋骨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痹痛 跌打骨折 风湿痹痛 风湿骨痛 骨折 筋骨痛 强筋 强筋骨 祛风湿 湿痹 腰肌劳损 治跌打 壮筋骨


刺果藤的功效 刺果藤的用途 刺果藤可以治疗 刺果藤的用法 刺果藤的用量 刺果藤主要治疗 刺果藤能够治疗的疾病 刺果藤的用法 刺果藤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蚕豆茎

    “蚕豆茎”在《中药大辞典》 “蚕豆茎”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蚕豆茎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Cán Dòu Jīnɡ   【别名】蚕豆梗(《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
  • 刺玫花

    “刺玫花”在《中药大辞典》 “刺玫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玫花   【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Cì Méi Hu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   【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
  • 臭节草

      【拼音名】Chòu Jié Cǎo   【别名】白虎草、松风草、臭草、岩椒草   【来源】芸香科松风草属植物臭节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 Meiss.的全草。夏秋采集,阴干。   【性味】辛、苦,温。  
  • 藏羚角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Cánɡ Línɡ Jiǎo   【英文名】Antelope angle   【别名】羚羊、西藏羚羊、一角兽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藏羚的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capra gutturosa P
  • 柽柳

    “柽柳”在《中药大辞典》 “柽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柽柳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Chēnɡ Liǔ   【别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稚》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