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根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梨根


刺梨根

“刺梨根”在《中药大辞典》

“刺梨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梨根

  【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Cì Lí Gēn

  【别名】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

  【化学成份】根、茎均含鞣质。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又含维生素B-2.4%,维生素P-2.8%。

  【性味】甘酸,平。

  ①《草木便方》:"甘酸,涩。"

  ②《分类草药性》:"味苦。"

  ③《贵阳民间药草》:"酸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止泻,涩精。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

  ①《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

  ②《分类草药性》:"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

  ③《贵阳民间药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治久咳,久痢。"

  ④《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

  【附方】①治慢性胃炎,胃痛:茨藜根,煎成浓液,每日当茶饮,连服一周。(《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胃气胀痛:茨藜根一两,红糖一两。水煎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③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水煎,连服二剂。(《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赤白崩带: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⑤治久咳:茨藜根,加糖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梨根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拼音名】Cì Lí Gēn

  【英文名】Root of Single Roxburgh Rose

  【别名】茨藜子根、茨藜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osa roxburghii Tratt.2..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7-8月采。

  【原形态】1.缫丝花 灌木,高约1-2.5cm;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常有成对皮刺。羽状复叶;小叶9-15,连叶柄长5-11cm;叶柄和叶轴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cm,宽0.5-1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花1-3朵生于短枝顶端;萼裂片5,通常宽卵形,两面有绒毛,密生针刺;花直径5-6cm;重瓣至半重瓣,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淡红色或粉红色,微芳香;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果扁球形,直径3-4cm,绿色,外面密生针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本变型花为单瓣,粉红色,直径4-6c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和根茎呈圆柱形,长 15-30-50cm,直径0.5-2cm或更粗。表面棕褐色,具细纵纹及侧根痕,少数有细须根残存。皮部薄,易剥离,皮脱落处表面呈棕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木部呈浅红棕色与黄白色间杂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外侧有落皮层,有的可见1-2列木栓形成层和数列栓内层细胞,其内散有单个或数个成束的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纤维束排成断续的1-2层,木化或微木化,有的纤维鞘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周围有木纤维,壁木化。射线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5-11-16列,有的细胞孔沟明显。年轮清晰可见。髓部细胞壁木化。

  粉不特征:棕黄色。①韧皮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胞腔窄,直径20-25μm,具孔沟。②晶鞘纤维结晶长方形或多角形。③木纤维直径约18μm,胞腔狭窄。④导管多为网纹,直径50-80μm。⑤草酸钙结晶方形、短柱形或不规则形。

  【化学成份】根、茎均含鞣质。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19.75%。又含维生素B2,4%;维生素P,2.8%。

  【性味】甘酸;平;无毒

  【归经】脾;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止痛,收涩,止血。主胃脘胀满疼痛,牙痛,喉痛,久咳,泻痢,遗精,带下,崩漏,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0.15g。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

  2.《分类草药性》: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

  3.《贵阳民间药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治久咳,久痢。

  4.《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崩带 崩漏 带下 红崩 喉痛 健胃 健胃消食 健胃止痛 久咳 久痢 痢疾 涩精 收涩 疼痛 吐血 胃痛 消食 泻痢 泄泻 牙痛 牙龈肿痛 遗精 胀满 痔疮 止痢 止泻 止血 肿痛


刺梨根的功效 刺梨根的用途 刺梨根可以治疗 刺梨根的用法 刺梨根的用量 刺梨根主要治疗 刺梨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刺梨根的用法 刺梨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丛毛榕根

    “丛毛榕根”在《中药大辞典》 “丛毛榕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丛毛榕根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Cónɡ Máo Rónɡ Gēn   【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
  • 茶子木花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Chá Zǐ Mù Huā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花朵。冬季采收。   【化学成份】花瓣、花托、花蕊、子房等含槲皮素、杨梅树皮素、山柰酚的糖甙、芸香甙等。   【性味】《陆川本草》:"性寒,味苦,
  • 柽柳

    “柽柳”在《中药大辞典》 “柽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柽柳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Chēnɡ Liǔ   【别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稚》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
  • 刺桐花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Cì Tónɡ Huā   【别名】鹦哥花(《天中记》)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   【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   【摘
  • 匙叶五加

      【拼音名】Chí Yè Wǔ Jiā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匙叶五加的茎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rehderinus Harms   采收和储藏:茎皮全年均可采,秋季挖根,洗净,趁鲜剥取根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