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叶楤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叶楤木


刺叶楤木

  【出处】始载于《福建师范学院学报》。

  【拼音名】Cì Yè Sǒnɡ Mù

  【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

  【别名】鸟不企、鸡云木、鹰不扒、雷公木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刺楤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spinifolia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鲜用划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2-3m。小枝疏生多数长短不等的刺,刺扁,长1-10mm,基部膨大。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锥形,有纤毛;叶大,长40-70cm,二回羽状复叶;羽片长20-30cm,有小叶5-9,小片薄纸质或近膜质,长圆状卵形或状椭圆形,长7-12cm,宽3-6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有时略歪斜,上面脉上疏生小刺和刺毛,下面甚密,边缘有锯齿;侧脉5-7对。伞形花序有多花,直径约2.5cm;总花梗长1-6cm,有刺和刚毛;小花梗8-15mm,密生刺毛;苞片长圆形,长3-6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三角形;花淡绿白色,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约1.5mm;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5室,花柱5,分离。核果卵球形浆果状,黑褐色,有5棱,长约5mm,花柱宿存。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或林缘阳光充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根中含楤木皂甙(araloside)H、J、A,楤木皂甙A甲酯(araloside A methyl ester),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Ib、IV[1].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湿骨痛;头昏头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崩漏;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木草纲要》:根:有驳骨,解毒的功能。用于头昏、头痛、吐血、血崩、风湿、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崩漏 除湿 风湿骨痛 骨折 活血 活血止血 祛风除湿 蛇咬 蛇咬伤 头昏 头痛 吐血 止血


刺叶楤木的功效 刺叶楤木的用途 刺叶楤木可以治疗 刺叶楤木的用法 刺叶楤木的用量 刺叶楤木主要治疗 刺叶楤木能够治疗的疾病 刺叶楤木的用法 刺叶楤木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长青草

      【拼音名】Chánɡ Qīnɡ Cǎo   【别名】雪山苓、捆仙绳、富贵草、转筋草、上天梯、土桔梗、四季青[四川]   【来源】黄杨科粉蕊黄杨属植物顶蕊三角咪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 et Zucc.,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 赤雹

      【拼音名】Chì Báo   【别名】赤包、气包、王瓜[辽宁.宁夏]、山屎瓜、屎包子、山土豆   【来源】葫芦科赤雹属植物赤雹Thladiantha dubia Bunge,以果实及块根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果,晒干,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果
  • 草藤乌

      【拼音名】Cǎo Ténɡ Wū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筒冠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phocranion macranthum(Hook.f.)C.Y.Wu[Plectranthus macranthus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
  • 臭梧桐

    “臭梧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臭梧桐”在《中药大辞典》 “臭梧桐”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梧桐   【拼音名】Chòu Wú Tónɡ   【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
  • 刺菱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Cì Línɡ   【别名】野菱(《纲目》)   【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   【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上面光滑,下面的主脉上略有长绒毛,上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