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萼悬钩子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萼悬钩子


刺萼悬钩子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

  【拼音名】Cì è Xuán Gōu Zi

  【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

  【别名】黄琐梅、小红袍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oc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刺萼悬钩子 灌木,高1-2m。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叶柄密被长柔毛,疏生钩状细皮刺;托叶线形,有长柔毛;小叶3(-5),顶生小叶菱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cm,宽1.5-3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花1-4朵;花梗被长柔毛和细皮刺;花直径1.5-2cm;花萼长达2cm,外面密被针刺和长柔毛;花瓣近圆形,白色,基部有极短爪,短于萼片。果球形,包藏于萼内,直径达1.5(2)cm,黄色,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达3700m的山谷溪旁、荒山坡或松林下开旷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

  【性味】淡、苦;平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肠风下血,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扭伤,月经不调,小儿百日咳,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月经不调,红白痢疾,肠下血,肾炎,黄疸,小儿百日咳,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百日咳 肠风 肠风下血 黄疸 黄水疮 活血 活血调经 筋骨疼痛 痢疾 利湿 扭伤 清热利湿 肾炎 肾炎水肿 水肿 疼痛 调经 下血 月经不调


刺萼悬钩子的功效 刺萼悬钩子的用途 刺萼悬钩子可以治疗 刺萼悬钩子的用法 刺萼悬钩子的用量 刺萼悬钩子主要治疗 刺萼悬钩子能够治疗的疾病 刺萼悬钩子的用法 刺萼悬钩子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草菇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广东通志》:南华菇,南人谓菌为蕈,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名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不下于北地蘑菇。《宁德县志》:城北瓮窑采朽,雨后而蕈生,宛如星斗丛簇竟吐,农人集而投于市。   【拼音名】Cǎo Gū   【别名】稻草菇、兰花菇、秆菇、麻菇、家生菇、南华
  • 刺玫花

    “刺玫花”在《中药大辞典》 “刺玫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玫花   【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Cì Méi Hu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   【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
  • 刺黄柏茎叶

      【出处】《峨嵋药植》   【拼音名】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茎叶。7~10月采。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
  • 齿叶橐吾

      【拼音名】Chǐ Yè Tuó Wú   【别名】大救驾、大齿橐吾   【来源】菊科齿叶橐吾Ligularia dentata (A. Gray) Hara,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辛,微温。   【功能
  • 川木香

    “川木香”在《中国药典》 “川木香”在《中药大辞典》 “川木香”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川木香   【英文名】RADIX VLADIMIRIAE   【别名】木香、铁杆木香、槽子木香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