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红子根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地红子根


地红子根

“地红子根”在《中药大辞典》

“地红子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地红子根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Dì Hónɡ Zǐ Gē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小叶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红子。

  半常绿低矮灌木,高约80厘米。枝横张开展,有平贴短柔毛。单叶互生,或近簇生于短枝末端,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6毫米,先端圆,有凸尖头,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有少数平贴的毛。花淡红色,几无柄,1-2朵生于距状短侧枝的顶端;萼筒管形,先端5裂,外被柔毛;花瓣5;雄蕊约15枚;花柱2。梨果状核果,卵形或球形,长约5毫米,熟时红色,内有3核。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性凉,味酸涩。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

  【附方】①治下痢腹痛:地红子根五钱,朱砂莲三钱,吴萸子、银花各一钱。煎水服,一日三次,每次半碗。

  ②治红痢:地红子根一两。煎水服。

  ③治吐血:地红子根二两。煎水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红子根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Dì Hónɡ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Ground Cotoneaster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小叶平枝灰栒子 落叶或半常绿平铺灌木,高不超过50cm。小枝圆柱形,黑褐色。叶互生;叶柄极短,被柔毛;托叶钻形,早落;叶片近圆形或宽楔椭圆形,较小,长6-8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疏平贴柔毛。花1-2朵;萼筒钟状,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具短柔毛;花瓣直立,倒卵形,先端钝圆,粉红色;雄蕊短于花瓣;花柱离生,短于雄蕊。果实椭圆形,长5-6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400m的山岩上或山坡多石地。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

  【性味】酸、涩;凉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除湿 清热除湿 痛经 吐血


地红子根的功效 地红子根的用途 地红子根可以治疗 地红子根的用法 地红子根的用量 地红子根主要治疗 地红子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地红子根的用法 地红子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地榆

    “地榆”在《中国药典》 “地榆”在《中药大辞典》 “地榆”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地榆   【拼音名】Dì Yú   【英文名】RADIX SANGUISORBAE   【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   
  • 大乌泡根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Dà Wū Pào Gēn   【别名】乌泡(《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叶。秋、冬季采根,夏季采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2~5米。茎圆柱形,无刺,密被灰褐色茸毛,有时混生刚毛
  • 大树跌打

    “大树跌打”在《中药大辞典》 “大树跌打”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大树跌打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Dà Shù Diē Dǎ   【来源】为大批科植物黄桐的树皮及叶。全年采皮,夏、秋采叶,晒干
  • 大青

      【出处】大青始载于《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在形态描述方面,仍推《纲目》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述较为详细。《纲目》云:"大青,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紫,对节而生。八月开小花,红色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植物名实图考》云:"今江西
  • 冬瓜叶

    “冬瓜叶”在《中药大辞典》 “冬瓜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冬瓜叶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Dōnɡ Guā Yè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叶片。夏季采取。   【功能主治】治消渴,疟疾,泻痢,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