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连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地黄连


地黄连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Dì Huánɡ Lián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广西中药志》),鸡血散、小罗伞(《广西药植名录》),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云南中草药》),滇地黄连、铁冬青、思茅地黄连(《文山中草药》),金丝矮陀(《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雅害黑(傣名)。

  【来源】为楝科植物滇黔地黄连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矮小灌木,高约2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轴连柄,长5~7厘米;小叶5~7,顶生小叶具柄,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侧生小叶无柄,基部一对最小,倒卵形或近圆形,长0.5~1厘米,全缘。聚伞花序腋生;苞片长三角形,被短毛;花柄短,上有肉质短刺;萼钟状,5深裂,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冠白色,长达2厘米,内面被稀疏的长柔毛,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短尖,带紫红色;雄蕊的花丝筒顶端撕裂状;子房上位,5室,被长柔毛,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具5钝棱,被柔毛。基部有宿存的花萼;种子扁平。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下。分布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苦。凉,有毒。

  ①《文山中草药》:"苦,寒。"

  ②《云南中草药选》:"根: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感冒高热,疟疾,肺炎,咳喘,吐血,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中药志》:"叶:散瘀消肿,接骨。治跌打骨折。"

  ②《广西药植名录》:"活血,治病后虚弱、风湿骨痛、跌打内伤、咳嗽、吐血、哮喘、肺炎。"

  ③《云南中草药》:"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截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多。"

  【附方】①治胃痛:白花矮陀陀五分。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②治气胀腹痛,恶性疟疾:白花矮陀陀根五分,草果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伤风感冒,高热不退,胃痛,风湿关节痛:金丝矮陀二至三钱。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病后虚弱 痹痛 跌打骨折 跌打内伤 肺炎 风湿痹痛 风湿骨痛 感冒 感冒高热 高热 骨折 活血祛瘀 接骨 截疟 咳喘 疟疾 祛瘀 散瘀 散瘀消肿 湿痹 吐血 胃痛 哮喘 行气 行气活血 行气止痛 治跌打

地黄连


地黄连的功效 地黄连的用途 地黄连可以治疗 地黄连的用法 地黄连的用量 地黄连主要治疗 地黄连能够治疗的疾病 地黄连的用法 地黄连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丁癸草根

    “丁癸草根”在《中药大辞典》 “丁癸草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丁癸草根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Dīnɡ Guǐ Cǎo Gēn   【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
  • 堵喇

      【拼音名】Dǔ Lā   【别名】化血丹、紫草乌、黔主解、草乌、藤乌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紫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episcopale Levl   采收和储藏:秋年来挖,除去残望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紫乌头,
  • 短冠草

      【拼音名】Duǎn Guàn Cǎo   【别名】小伸筋草   【来源】玄参科短冠草Sopubia trifida Buch.-H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温肾止痛。主治风湿骨痛
  • 大叶紫珠

    “大叶紫珠”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叶紫珠”在《中药大辞典》 “大叶紫珠”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紫珠   【拼音名】Dà Yè Zǐ Zhū   【别名】紫珠草、大风叶、赶风紫、红大曰,假大艾  
  • 滇西风毛菊

      【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拼音名】Diān Xī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all-grass of Bodinier's Saussurea   【别名】八面风、天朋草、花戎芦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羽裂风毛菊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