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毡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地毡草


地毡草

“地毡草”在《中药大辞典》

“地毡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地毡草

  【出处】《泉州本草》

  【拼音名】Dì Zhān Cǎo

  【别名】金雀梅、金雀花(《泉州青草药》),天地花(《泉州本草》),地红花、小毛毡苔(《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茅膏菜科植物匙叶茅膏菜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极短缩。叶皆基生,呈镶嵌式;叶片匙形,长1~2厘米,上部圆而较宽,下部渐次狭窄,无明显的叶柄,上面密被紫红色腺毛,毛长可达5毫米。花茎自叶丛抽出,高10~15厘米;花淡红色,侧生于花茎顶端,排列成总状花序;萼片5,宿存;花瓣5;雄蕊5;花柱3,各2深裂。蒴果。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区阴湿斜坡,或湿地水沟旁。分布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泉州本草》:"甘,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肺、胃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渴,凉血通淋。治感冒,肺痈,咳嗽口渴,吐血咯血,淋病,喉蛾,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0.5~1两。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肺热肺痈,发热咳嗽口渴:鲜地毡草一两,煎汤调蜜服。

  ②治吐血,咯血:鲜地毡草一两。捣烂绞汁调蜜服。

  ③治单双乳蛾或喉癀:地毡草晒干研末吹喉,仍以鲜地毡草一两至一两半,煎汤服。

  ④治金钱癣:鲜地毡草擦患处(干者先浸米醋再擦),每日一、二次。

  ⑤治一切疔疮:鲜地毡草加生桐油、冷饭粒、乌糖捣敷。

  ⑥治诸淋:鲜地毡草一两。煎汤调冰糖服。(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⑦治对口疮:鲜小毛毡苔、连钱草各适量加食盐、冷饭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⑧治流行性感冒:鲜小毛毡苔五至八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毡草

  【出处】出自《泉州本草》

  【拼音名】Dì Zhā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pathulate Sundew

  【别名】金雀梅、小毛毡苔、天地花、地红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匙叶茅膏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匙叶茅膏菜 多年生草本。茎短缩,不具球茎。叶皆基生,镶嵌式排列成莲座状,紧贴地面;叶柄扁平,自下向上渐扩大;托叶膜质,淡红色,长4-6mm,通常3裂,中间裂片再作2-3浅或深裂;叶片匙形,长1-2cm,宽2-5mm,叶缘腺毛长达5mm,紫红色,叶上面腺毛较短。螺状聚伞花序1-2,自叶丛抽出,长4-16cm,花序柄、花柄及花萼均被细柔毛状头状腺毛;苞片钻形,长约2mm;花萼5,钟形,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约2mm,紫红色;雄蕊5,长约2mm;子房椭圆形,花柱3,每柱2裂达基部,宿存。蒴果倒三角形,内卷,熟时3裂。种子多而小,卵形或椭圆形,黑色,具蜂房格状脉纹。花、果期3-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斜坡和岩石间灌丛或草丛中,以及湿地水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台湾。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卷团状。茎极短缩,基部常有细长的须状根,顶端有残留的花茎。叶基生,呈镶嵌式重叠,叶片展平后匙形,长1-2cm,宽2-5mm,基部渐窄叶缘具有密集而稍长的紫红色腺毛,长约5mm,叶上面腺毛较短,下面几无毛;无明显的叶柄。花茎长10-15cm,花多脱落。气微,味稍苦。

  【性味】淡;寒

  【归经】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凉血解毒。主感冒;肺痈;咳嗽;口渴;吐血;咯血;喉蛾;疔疮;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疔疮 肺痈 感冒 喉蛾 解渴 咯血 口渴 凉血 凉血解毒 淋病 利咽 清热利咽 通淋 吐血

地毡草


地毡草的功效 地毡草的用途 地毡草可以治疗 地毡草的用法 地毡草的用量 地毡草主要治疗 地毡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地毡草的用法 地毡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大腹皮

    “大腹皮”在《中国药典》 “大腹皮”在《中药大辞典》 “大腹皮”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大腹皮   【拼音名】Dà Fù Pí   【英文名】PERICARPIUM ARECAE   【来源】本品为棕
  • 大雪上一枝蒿

      【拼音名】Dà Xuě Shànɡ Yì Zhī Hāo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多裂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polyschistum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去茎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裂乌
  • 灯笼泡

      【拼音名】Dēnɡ Lonɡ Pào   【别名】天泡子、挂金灯、灯笼果、打额泡、天泡草、小酸浆、黄姑娘   【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灯笼草Physalis minim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
  • 大叶沿阶草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Dà Yè Yán Jiē Cǎo   【别名】八宝镇心丹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秋、冬采集。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披鳞片,干时呈纤维状。须根长,淡
  • 地不容

    “地不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地不容”在《中药大辞典》 “地不容”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不容   【别名】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   【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