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菌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豆包菌


豆包菌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Dòu Bāo Jūn

  【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

  【来源】药材基源:为硬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Cokeret Couch [Lycoperdon capitatum Gmelin.;Scleroderma tinctori-um(Mich.)P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不规则球形,径2.5-12cm。基部具一狭缩的柄。全株土黄色,淡赭锈色。包被膜质易破裂。孢体内部充满豆米状颗粒,坚硬,直径1-4mm,埋于黑色胶状物质中,初呈柠檬黄色,后呈褐色,内藏孢子,孢子球形,褐色,密布小刺,直径8-10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土上或林下。为外生菌根菌。夏、秋季习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不规则扁球形,直径2.5-11cm,基部收缩成柄状。柄长1.5-5cm,直径约3.5cm。包被淡锈色至青褐色,光滑,上部成片状剥落,膜质,易碎。孢体黑色或暗褐色,充满无数小包。小包呈不规扁多角形,黄色至褐色,外露后显粉性。

  【化学成份】子实体含有萘型枕酸衍生物(naphthalenoid pulvinic acid derivative), 脂肪酸(fatty acid ),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rol peroxide),豆包菌甾醇(pisosterol),22ξ-乙酰氧基-3β,23ξ-dihydroxy-24(28)Z-亚乙基-8-羊毛甾烯[22ξ-acetoxy-3β,23ξ-dihydroxy-24(28)Z-ethylidenelanost-8-ene],22ξ-乙酰氧基-3β,23ξ-二羟基-24-亚甲基-8-羊毛甾烯(22ξ-acetoxy-3β,23ξ-dihy-droxy-24-methylenelanost-8-ene).

  【性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解毒消肿。主胃及食管出血,外伤出血,冻疮流水,流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性平。有消肿、止血的功能。用于消化道出血、冻疮流水、外伤出血等证。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冻疮 解毒消肿 外伤出血


豆包菌的功效 豆包菌的用途 豆包菌可以治疗 豆包菌的用法 豆包菌的用量 豆包菌主要治疗 豆包菌能够治疗的疾病 豆包菌的用法 豆包菌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大驳骨

    “大驳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驳骨”在《中药大辞典》 “大驳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驳骨   【拼音名】Dà Bó Gǔ   【别名】黑叶爵床、大接骨   【来源】为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大驳骨Admatoda ve
  • 大烟锅草

      【别名】香油罐   【来源】菊科金挖耳属植物大花金挖耳草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at.,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散淤,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
  • 大伸筋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Dà Shēn Jīn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小花五味子的根。秋季采挖,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蔓生或缠绕性藤本。茎长达3米,具皮孔;枝赤红,无毛。叶互生,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3~5.5厘米,宽2~3.2厘米,边缘
  • 滇五味

    “滇五味”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滇五味”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五味   【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   【来源】木兰科滇五味Schisandra rubriflora (Franch.) Rehd. et Wils,以果实入药。
  • 对虾

    “对虾”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对虾”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虾   【拼音名】Duì Xiā   【别名】朋虾、大虾、黄虾[♂]   【来源】甲壳纲对虾科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以虾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