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肚拉


肚拉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Dù Lā

  【别名】都拉参、都拉(《四川中药志》),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西南囊苞花的根。春季发苗前,或秋后苗茎干枯后挖采根部,去掉茎苗,抖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肉质。茎高30~70厘米,略呈四棱形,四边有沟槽,被柔毛,下部稀疏或近于无毛,上部密而间有腺毛。叶对生,倒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呈羽状深裂,不甚规则,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大锯齿,齿微凸成腺体,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均被柔毛,基生叶具柄,渐上则近于无柄。花小,白色,成疏散的二歧聚伞花序(有时呈三歧聚伞花序);小花苞片4片,绿色,有腺毛,先端紫红色,副萼为囊状,有8棱,淡绿色,具8个小尖裂齿;萼小,淡绿色,5小尖齿裂;花冠白色或微带紫红,漏斗状,5裂片,内外均被毛;雄蕊4,下部贴生花冠管上;雌蕊1,柱头头状。瘦果有短喙,藏于囊状副萼内。花期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的半阴处、林中、路边或林边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产四川。

  【性状】干燥的根呈条状或纺锤形,多为单枝,少分叉略似草乌,长3~7厘米,直径0.9~1.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粗而不规则的纵皱纹,并有小型突起的疔疤。芦头平截,有残茎痕迹。尾部渐细小,底端钝圆或微尖,有时多已折断。质坚实,有纤维。味麻,有毒,切勿口尝。以根条粗壮、均匀、肉质肥厚者为佳。

  【性味】甘辛,温,有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辛,有毒。"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微甜麻。"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痿,白带,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

  ①《四川中药志》:"温肾益气,解烟毒。治虚劳久咳。"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气,壮阳,养心;外用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敷。

  【附方】①治气虚带下:土败酱三钱研末,塞入鸡蛋,兑红糖蒸吃。

  ②治阳痿:土败酱香油炸后研末,开水送服。

  ③治风湿性心脏病:土败酱三钱,柏子仁三钱。研末,猪肝二两,共蒸吃。

  ④治刀伤出血:土败酱、百部等分,研末,外敷伤处。(选方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白带 补气 刀伤 刀伤出血 风湿性心脏病 久咳 外用止血 温肾 虚劳 阳痿 益气 壮阳

肚拉


肚拉的功效 肚拉的用途 肚拉可以治疗 肚拉的用法 肚拉的用量 肚拉主要治疗 肚拉能够治疗的疾病 肚拉的用法 肚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地茄子

    “地茄子”在《中药大辞典》 “地茄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地茄子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Dì Qié Zi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果实。8~9月采。   【性味】《四川中药志
  • 地黄叶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Dì Huánɡ Yè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片。   【功能主治】治恶疮,手、足癣   【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涂或揉搓。   【附方】治恶疮似颊者:地黄叶捣烂日涂,盐汤先洗。(《千金方》
  • 顶羽菊

      【别名】苦蒿   【来源】菊科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 (L.) DC.[Centaurea picris Pall.],以地上部分入药。   【生境分布】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新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痈疽疥疮,无名肿毒,关节
  • 短小蛇根草

      【拼音名】Duǎn Xiǎo Shé Gēn Cǎo   【别名】荷包草、金锁匙、鸡冠草、白丁香、向日癀、金铃仔草、乌枪头、山苋菜、小蛇根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短小蛇根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hiorrhiza pumila Champ.ex Be
  • 独脚乌桕

    “独脚乌桕”在《中药大辞典》 “独脚乌桕”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独脚乌桕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Dú Jiǎo Wū Jiù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根及茎藤。秋、冬采挖。   【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