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藜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粉藜


粉藜

“粉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粉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藜

  【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藜科粉藜Atriplex fera (L.) Bung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内蒙古、宁夏、甘肃。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利水涩肠。主治腹泻

  【用法用量】鲜草1两水煎服;或干品3钱,锁阳2钱研粉,分2次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粉藜

  【拼音名】Fěn Lí

  【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野滨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fera(L.)Bunge[Spinacia era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具条棱及绿色色条,通常自基部分枝,枝细瘦,上部常弯曲,稍有白粉。单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7cm,宽0.8-2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波状,两面灰绿色,表面无毛或稍被白粉,背面稍被鳞桃状膜片或白粉,后期渐剥落。雌雄同株,团伞花序生于叶腋,雄花4基数,早落;雌花在每团伞花序中3-10或更多;通常无花被;具2苞,苞的边缘全部合生,果时两面鼓胀,表面仅有1-3个位置不走的棘状突起,顶缘有3个短齿,包注子房或果实。胞果扁平,果皮白色,膜质,与种子贴伏。种子棕色,直立。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碱性草地,盐渍化沙地、湖边、河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等地。

  【性味】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涩肠。主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鲜品可用至30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腹泻 利水 涩肠


粉藜的功效 粉藜的用途 粉藜可以治疗 粉藜的用法 粉藜的用量 粉藜主要治疗 粉藜能够治疗的疾病 粉藜的用法 粉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枫香树皮

    “枫香树皮”在《中药大辞典》 “枫香树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皮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Fē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枫皮(《本草拾遗》),枫香木皮(《纲目》)。   
  • 番红花

    “番红花”在《中药大辞典》 “番红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番红花   【拼音名】Fān Hónɡ Huā   【英文名】Saffron   【别名】西红花、藏红花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
  • 凤仙花

    “凤仙花”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凤仙花”在《中药大辞典》 “凤仙花”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仙花   【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
  • 粉萆薢

      【拼音名】Fěn Bì Xiè   【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 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 佛肚花

    “佛肚花”在《中药大辞典》 “佛肚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佛肚花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Fó Dù Huā   【别名】岩白菜,虎皮、小荷草。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