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尸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浮尸草


浮尸草

“浮尸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浮尸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

  【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血崩

  【用法用量】1~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浮尸草

  【出处】始载于《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Fú Shī Cǎo

  【英文名】Silky Cinquefoil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Krause[P.poterioides auct.non Willd.ex Schlech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下江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圆柱形。花茎纤弱,基部弯曲上升,稀铺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绵毛,下部常脱落近无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4-8对,连叶柄长6-20cm,叶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绢毛;小叶对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脱落,近无毛;小叶片卵形,椭圆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叶缘有4-7个齿状裂片或锯齿,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最下部小叶仅有2-3个齿牙状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及疏柔毛,纸质;茎生叶为掌状3小叶,小叶形状与基生上部小叶相似,托叶纸质,卵形,全缘。花两性;花序疏散,花梗纤细,被疏柔毛或绵毛;花直径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副萼片5,带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长。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绵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长0.5-1倍,黄色;花柱近顶生。瘦果光滑。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地。

  【性味】甘;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敛汗,止血。主久病体虚,阴虚盗汗,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炖鸡或炖肉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温,无毒。用于男子弱症,女子崩带。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崩漏 补肾 补虚 带下 盗汗 健脾 久病体虚 敛汗 血崩


浮尸草的功效 浮尸草的用途 浮尸草可以治疗 浮尸草的用法 浮尸草的用量 浮尸草主要治疗 浮尸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浮尸草的用法 浮尸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枫香树根

    “枫香树根”在《中药大辞典》 “枫香树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根   【出处】《纲目》   【拼音名】Fēnɡ Xiānɡ Shù Gēn   【别名】枫果根、杜东根(《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来源】为金缕
  • 凤仙根

    “凤仙根”在《中药大辞典》 “凤仙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凤仙根   【出处】《纲目》   【拼音名】Fènɡ Xiān Gēn   【来源】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根。   【性味】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
  • 法半夏

      【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 PREPARATUM   【来源】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鉴别】(1
  • 凤眼草

    “凤眼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凤眼草”在《中药大辞典》 “凤眼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眼草   【拼音名】Fènɡ Yǎn Cǎo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
  • 分筋草

      【别名】伸筋草、经年石松、二年石松、松柏还阳   【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杉蔓石松Lycopodium annotinum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或阴干。   【性味】苦、微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跌打损伤,腰腿筋骨疼痛,风湿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