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瓜蒌


瓜蒌

“瓜蒌”在《中国药典》

“瓜蒌”在《中药大辞典》


《中国药典》:瓜蒌

  【拼音名】Guā Lóu

  【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炮制】除去梗及泥沙,压扁,切丝或切块。

  【性味】甘、微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瓜蒌

  【拼音名】Guā Lóu

  【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

  【别名】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l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果实。秋末果实变为淡黄时采收,悬挂通风处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线,卷须2~3歧。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5~14cm,3~5浅裂至深裂,边缘常再分裂,小裂片较圆,两面稍被毛。雄花生于上端1/3处,3~8朵成总状花序,有时单生,萼片线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状倒三角形,先端流苏长1.5~2cm;雌花单生,花梗长约6cm。果实椭圆形至球形,长7~11cm,果瓤橙黄色。种子扁椭圆形,长11~16mm,宽7~12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主产山东、河南、河北。

  【性状】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深橙黄色至橙红色,皱缩或较平滑,顶端有残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残迹;质脆,易破开,果皮稍厚,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黄色,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气如焦糖;味微酸甜。

  【化学成份】果实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种子含油酸、亚油酸及甾醇类化合物。

  【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附方】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热生津、消脓排肿。天花粉蛋白纯品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相关书籍记载:
  • 《中药学》:瓜蒌
  • 《滇南本草》:瓜蒌
  • 《本草便读》:瓜蒌

相关中药

  • 葛上亭长

    “葛上亭长”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葛上亭长”在《中药大辞典》 “葛上亭长”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葛上亭长   【拼音名】Gě Shànɡ Tínɡ Zhǎnɡ   【别名】毛角豆芫菁   【来源】昆虫
  • 栝楼

    “栝楼”在《中药大辞典》 “栝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栝楼   【出处】《本经》   【拼音名】Guā Lóu   【别名】果裸(《诗经》),王菩(《吕氏春秋》),地楼(《本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王白(《广雅》
  • 甘蔗

    “甘蔗”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蔗”在《中药大辞典》 “甘蔗”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蔗   【拼音名】Gān Zhe   【别名】红甘蔗   【来源】禾本科甘蔗Sacharum sinense Roxb.,以秆、汁入药
  • 葛蔓

    “葛蔓”在《中药大辞典》 “葛蔓”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葛蔓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Gě Màn   【别名】葛藤蔓(《卫生易简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藤茎。   【原形态】形态详&qu
  • 功劳叶

      【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大功劳叶之简称。最早提到十大功劳名称的本草文献应推《本经逢原》,其次为《纲目拾遗》。前者以十大功劳为枸骨的俗名,后者则在论述角刺茶叶时说:“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这里虽然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