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紫萁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桂皮紫萁


桂皮紫萁

  【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

  【拼音名】Guì Pí Zǐ Qí

  【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

  【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a cinnamomea L.[O.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O.cinnamomea L.var.fokiensis Cope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除去须根及叶柄,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50-100cm。根茎粗短或具粗肥圆柱形的主轴。叶丛生,二型;营养叶柄禾秆色,干后淡棕色,长20-40cm;叶片二回羽状深裂,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5-60cm,宽12-24cm;羽片12-20对,近对生,无柄,基部有关节,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2cm,宽1.2-2.4cm;裂片12-14对,长圆形,长约1cm,宽约4-6mm,全缘,纸质,幼时有淡棕色绒毛;中脉明显,侧脉二叉分枝;孢子叶柄长24-40cm;叶片二回羽状,长20-40cm,宽3-4cm;羽片12-14对,紧缩成线形,背面密被暗棕色的孢子囊。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潮湿山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高含量淀粉,叶绿素;叶柄含白色花青甙(leukoanthocyanine),木质素(ligning),纤维,果胶,糖,儿茶酸(catechuic acid)等。还含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an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等。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利尿。主痄腮;流感;痢疾;鼻衄;崩漏;外伤出血;钩虫病;蛲虫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炒炭研末,每次3g,每日2-3次。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苦,涩,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崩漏 鼻衄 钩虫病 利尿 流感 蛲虫 蛲虫病 杀虫 外伤出血 小便不利 痄腮

桂皮紫萁


桂皮紫萁的功效 桂皮紫萁的用途 桂皮紫萁可以治疗 桂皮紫萁的用法 桂皮紫萁的用量 桂皮紫萁主要治疗 桂皮紫萁能够治疗的疾病 桂皮紫萁的用法 桂皮紫萁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广金钱草

    “广金钱草”在《中国药典》 “广金钱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药典》:广金钱草   【拼音名】Guǎnɡ Jīn Qián Cǎo   【英文名】HERBA DESMODII STYRACIFOLII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
  • 管仲

    “管仲”在《中药大辞典》 “管仲”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管仲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Guǎn Zhònɡ   【别名】番白叶(《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槟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
  • 狗爪豆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Gǒu Zhuǎ Dòu   【别名】狗踭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白黎豆(《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龙爪豆、猫爪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猫豆(《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龙爪黎豆的种
  • 古羊藤

    “古羊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古羊藤”在《中药大辞典》 “古羊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羊藤   【拼音名】Gǔ Yánɡ Ténɡ   【别名】苦羊藤、南苦参   【来源】为萝藤科马连鞍属植物马
  • 骨碎补毛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Gǔ Suì Bǔ Máo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根茎上的鳞片。   【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及火伤   【附方】①治外伤出血:骨碎补根皮上的线形鳞片毛茸,敷掺伤口,再用消毒纱布罨包,每天用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