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鳞毛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黑色鳞毛蕨


黑色鳞毛蕨

“黑色鳞毛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黑色鳞毛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色鳞毛蕨

  【拼音名】Hēi Sè Lín Máo Jué

  【别名】山鸡尾草

  【来源】蕨类鳞毛蕨科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布】安徽、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功能主治】主治毒疮溃烂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根状茎加白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黑色鳞毛蕨

  【拼音名】Hēi Sè Lín Máo Jué

  【别名】小叶山鸡尾巴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足鳞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fuscipes C.Ch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及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50-90cm。根茎直立或斜升,密被褐棕色或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40cm,基部常为褐色,上部为浅棕禾秆色,向上至叶轴疏被深褐色、披针形至钻形小鳞片;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长25-50m,宽15-25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沿羽轴下面及中脉疏被棕色、泡状鳞片,二回羽状;羽片10-13对,近平展,有短柄,中部羽片长10-15cm,基部1对略短,宽2.5-4cm,先端长渐尖,小羽状长圆形,先端圆钝,边缘有浅钝齿;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在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圆肾形,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主目赤肿痛;疮疡溃烂;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 疮疡溃烂 毒疮 敛疮 目赤 目赤肿痛 生肌 生肌敛疮

黑色鳞毛蕨


黑色鳞毛蕨的功效 黑色鳞毛蕨的用途 黑色鳞毛蕨可以治疗 黑色鳞毛蕨的用法 黑色鳞毛蕨的用量 黑色鳞毛蕨主要治疗 黑色鳞毛蕨能够治疗的疾病 黑色鳞毛蕨的用法 黑色鳞毛蕨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黄耆茎叶

      【出处】《别录》   【拼音名】Huánɡ Qí Jīnɡ Yè   【别名】芰草(《别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茎叶。   【功能主治】《别录》:"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   【各家论
  • 黄皮根

    “黄皮根”在《中药大辞典》 “黄皮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黄皮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Huánɡ Pí Gēn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
  • 昏鸡头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Hūn Jī Tóu   【别名】鸡脑壳(《草木便方》),鸡公头、鸡头枣、鸡老盖(《分类草药性》),铁狼鸡、小贯众(《贵州民间方药集》),鸡头风尾、乌鸡儿、鸱头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晕鸡头(《陕西中草药》),大叶狼衣、地鸡头、
  • 黑参

    “黑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黑参”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参   【拼音名】Hēi Shēn   【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黑参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
  • 黑藁本

    “黑藁本”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黑藁本”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藁本   【别名】岩川芎、野川芎、岩林   【来源】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