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黄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湖北地黄


湖北地黄

“湖北地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湖北地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北地黄

  【别名】鄂地黄[湖北鹤峰]、岩白菜

  【来源】玄参科湖北地黄Rehmannia henryi N. E. Brown,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湖北、四川。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强壮。

  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

  根内服对吐血,鼻衄,子宫出血等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湖北地黄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Hú Běi Dì Huánɡ

  【英文名】Henry Rehmannia

  【别名】鄂地黄、岩白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湖北地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henryi N. E. Brow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湖北地黄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多细胞长柔毛及腺毛。根略增粗。茎单一或多条。叶多基生,莲座状;叶柄长1-6cm;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3-18cm,羽状浅裂,裂片有尖齿;茎生叶很小,浅裂至齿状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少;苞片叶状,向上渐小;花梗长约5cm,筒长为1/2余,萼齿5,狭披针形,先端钝,全缘或有齿,后面1枚较长;花冠淡黄色,有红色斑点,花冠筒长4-5cm,背腹略扁,稍弓曲,外面被腺毛,内仅腹部两皱褶处及花丝着生处有毛,上唇长1cm,2裂,向外反卷,下唇长约1.5cm,3裂,两面疏被毛;雄蕊4,内蒙。蒴果阔,几乎包藏于宿存的萼内。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地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生津。主发热品干;血热衄;尿血;崩漏;斑疹;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有补血、止血、强壮的功能。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内服用于吐血、鼻衄。子宫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斑疹 崩漏 鼻衄 补血 创伤 发热 凉血止血 尿血 强壮 清热生津 生津 消渴 子宫出血

湖北地黄


湖北地黄的功效 湖北地黄的用途 湖北地黄可以治疗 湖北地黄的用法 湖北地黄的用量 湖北地黄主要治疗 湖北地黄能够治疗的疾病 湖北地黄的用法 湖北地黄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黄缨菊

      【别名】九头妖魔、黄冠菊   【来源】菊科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血,催吐。主治吐血,子宫出血,食物中毒
  • 黄鹌菜

    “黄鹌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鹌菜”在《中药大辞典》 “黄鹌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鹌菜   【拼音名】Huánɡ ān Cài   【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   【
  • 红土子皮

    “红土子皮”在《中药大辞典》 “红土子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红土子皮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Hónɡ Tǔ Zǐ Pí   【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根皮。6~7月采收。   【性
  • 黄桷树根疙瘩

    “黄桷树根疙瘩”在《中药大辞典》 “黄桷树根疙瘩”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黄桷树根疙瘩   【出处】《重庆草药》   【拼音名】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
  • 花点草

      【拼音名】Huā Diǎn Cǎo   【别名】幼油草   【来源】荨麻科花点草属植物花点草Nanocnide japonica Blume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酸,温。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止血。用于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1~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