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阴地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华东阴地蕨


华东阴地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Huá Dōnɡ Yīn Dì Jué

  【英文名】Eastern China Grape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华东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epteridium japonicum(Prantl)Lyon[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var.japonicum Prantl]

  采收和储藏:全草夏、秋季采收,冼净,晒干或鲜用。根茎秋季采挖,洗净,去须根与叶柄,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35-60cm,较粗壮。具短而直立的根茎。根肉质,较粗壮。叶二裂;营养叶有长柄,长10-15cm;叶片略呈五角形,草质,长12-20cm,宽15-18cm,顶端短而渐尖,三回羽状分裂;羽片约6对,最下1对羽片最大,有柄;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为椭圆形,边缘有整齐的尖锯齿;叶脉明显,直达锯齿。孢子叶自总柄抽出,其柄常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圆锥状,长可达10cm,二回羽状;孢子囊圆球形,无柄,横裂,孢子四面型。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阔叶林下阴湿地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化痰消肿。主目赤肿痛;小儿高热抽搐;咳嗽;吐血;瘰疬;痈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镇惊、平肝散结、消肿止痛、润肺祛痰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高热 化痰 瘰疬 明目 目赤 目赤肿痛 清肝 清肝明目 小儿高热 痈疮


华东阴地蕨的功效 华东阴地蕨的用途 华东阴地蕨可以治疗 华东阴地蕨的用法 华东阴地蕨的用量 华东阴地蕨主要治疗 华东阴地蕨能够治疗的疾病 华东阴地蕨的用法 华东阴地蕨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蛤蒌

      【拼音名】Há Lóu   【别名】假蒌、假蒟、臭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钻骨风   【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假蒌Piper sarmentosum Roxb.,以全株、根、叶或果实入药。全株、根随时可采;叶及果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辛,温。
  • 黄蜀葵花

    “黄蜀葵花”在《中药大辞典》 “黄蜀葵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花   【出处】《嘉佑木草》   【拼音名】Huánɡ Shǔ Kuí Huā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 黄茅

      【拼音名】Huánɡ Máo   【别名】地筋、毛针子草、风气草、毛锥子   【来源】禾本科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L.) Beauv.,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浙江、华南、西南。   【性味】甘,温。  
  • 红辣树根

      【出处】《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Hónɡ Là Shù Gēn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根。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往往分枝,长10~25厘米,径1.5~3厘米,表面暗棕色至灰褐色,皮部薄,常脱落,露出白色的本部。
  • 黑大艽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Hēi Dà Jiāo   【英文名】siberia Monkshood   【别名】大艽、黑秦艽、马尾大艽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草地乌头或西伯利亚乌头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