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油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火油草


火油草

“火油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火油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油草

  【别名】走马风

  【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千头艾纳香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以叶入药。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痛;外用于风湿骨痛,产后关节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鲜叶2两,水煎冲酒(0.5~1两)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水煎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火油草

  【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Huǒ Yóu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Lanceolate Blumea

  【别名】走马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千头艾纳香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Conyza lanceolaria Roxb.; C. chinensis Lour.; Blumea spectabilis DC.]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千头艾纳香 高大草本或亚澧木,高1-3m。茎分枝,有棱条,幼枝和花序轴的毛较密,节间长0.6-2cm,在上部达5cm,或更长。下部和中部的叶有长2-3cm的柄;叶片倒披针形,狭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30cm,宽5-8cm,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下延,或有时有短的耳状附属物,国缘有细或粗齿,上面有泡状突起,下面无毛或被微柔毛;侧脉13-20对,网脉明显;上部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cm,宽1-2.5cm,基部渐狭下延成翅状。头状花序多数,常3-4个簇生,排成顶生、塔形的大圆锥药序;总苞圆柱形或近钟形;总苞片5-6层,绿色或紫红色,弯曲,外层卵状披针形,背面被短柔毛,中层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内层线形,被疏毛;花托蜂窝状,被白色密柔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少数,花冠檐部5浅裂,裂片被疏毛。瘦果圆柱形,有5条棱,被毛黄白色至黄褐色,糙毛状。花期1-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20-1500m的山坡、林缘、路旁草地或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干燥皱缩。叶片黑色,的革质,倒披针形、狭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30cm,宽5-8cm,基部渐狭,下延,或有时有短的耳状附属物,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细或粗齿,下面有泡状突起,无毛,下面无毛或被微柔毛,侧脉在下面凸起,网脉明显。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主头头风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辛、平。有祛风湿、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风湿骨痛、产后关节痛、头痛、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跌打肿痛 风湿骨痛 关节痛 祛风活血 祛风湿 通络 通络止痛 头风 头风痛 消肿止痛


火油草的功效 火油草的用途 火油草可以治疗 火油草的用法 火油草的用量 火油草主要治疗 火油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火油草的用法 火油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桦桃树

      【别名】花皮木、吾处处树   【来源】桦木科桦桃树Betula alnoides Buch.-Ham. ex D. Don var. pyrifolia Franch.,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除湿。
  • 黑风散

    “黑风散”在《中药大辞典》 “黑风散”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黑风散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Hēi Fēnɡ Sàn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细圆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细圆藤,又名:蛤
  • 黄木耳

    “黄木耳”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木耳”在《中药大辞典》 “黄木耳”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木耳   【拼音名】Huánɡ Mù ěr   【别名】金耳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黄木耳T
  • 河豚鱼肝油

    “河豚鱼肝油”在《中药大辞典》 “河豚鱼肝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河豚鱼肝油   【出处】《辽宁医学》210:467,1966   【拼音名】Hé Tún Yú Gān Yóu   【来源】为鲀
  • 槲实仁

    “槲实仁”在《中药大辞典》 “槲实仁”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槲实仁   【出处】《纲目》   【拼音名】Hú Shí Rén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种子。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除去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