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叶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金樱叶


金樱叶

“金樱叶”在《中药大辞典》

“金樱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金樱叶

  【出处】《纲目》

  【拼音名】Jīn Yīnɡ Yè

  【别名】塘莺薳(《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辣,性平。"

  【功能主治】治痈肿,溃疡,金疮,汤火伤。

  《生草药性备要》:"去热消毒。洗疳疮。"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调敷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痈肿:金樱嫩叶研烂,入盐少许涂之,留头泄气。(《纲目》)

  ②治溃疡久不愈合:鲜金樱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疔、鱼口:金樱叶、野花椒叶,共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金疮:金樱叶三两,桑叶一两,嫩苎叶一两。上捣烂敷。若欲致远,阴干作末,敷上帛缚,止血口合。(《永类钤方》军中一捻金散)

  ⑤治汤火伤:金樱叶焙干为末,调麻油涂患处,欲愈时加入鳖甲末。(《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樱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Jīn Yī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Cherokee Rose

  【别名】塘莺薳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鲜用。

  【原形态】金樱子 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m。茎无毛,有钩状皮刺和刺毛。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托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小叶革质,通常3,稀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5-7cm,宽1.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齿状锯齿,无毛,有光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径5-9cm;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柱头聚生于花托口。果实倒卵形,长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金樱叶中含鞣质,除含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3,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酸(agrimonic acid)A,仙鹤草素(agrimoniin)和金樱子鞣质(laevigatin)C外,还含有右旋儿茶精(catechin),木麻黄鞣亭(casuarictin)。

  【性味】苦;平

  【归经】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止带。主痈肿疔疮,烫伤,痢疾,闭经,崩漏,带下,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内服:煎汤,9g。

  【各家论述】《生草药性备要》:去热消毒。洗疳疮。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崩漏 闭经 创伤 创伤出血 带下 疔疮 疳疮 火伤 活血止血 金疮 溃疡 烫伤 消毒 痈肿疔疮 止带


金樱叶的功效 金樱叶的用途 金樱叶可以治疗 金樱叶的用法 金樱叶的用量 金樱叶主要治疗 金樱叶能够治疗的疾病 金樱叶的用法 金樱叶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锯鲨卵

      【拼音名】Jù Shā Luǎn   【来源】药材基源: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的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   采收和储藏:于产卵期捕杀后,剖腹,将卵取出,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尖齿锯鳐,体平扁,长可达6米余,背面稍圆凸
  • 酒饼婆

    “酒饼婆”在《中药大辞典》 “酒饼婆”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酒饼婆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Jiǔ Bǐnɡ Pó   【别名】酒饼叶、石龙叶、土枇杷(《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番
  • 尖刀苦马菜

    “尖刀苦马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尖刀苦马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刀苦马菜   【别名】剪刀菜、野莴苣菜、滇苦菜   【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叉枝毛连菜Picris divaricata Vaniot,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可采,洗净
  • 金纽子

      【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Jīn Niǔ Zǐ   【别名】护心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三头水蜈蚣的全草。春、夏采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8~30厘米。根茎短。茎丛生,细弱,扁三棱形,基部呈鳞茎状膨大,外被棕色,
  • 寄生藤

    “寄生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寄生藤”在《中药大辞典》 “寄生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生藤   【拼音名】Jì Shēnɡ Ténɡ   【别名】上树酸藤、大叶酸藤、黄藤、堂仙公、酸藤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