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寄生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栗寄生


栗寄生

  【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树上有之。长条下垂,扁茎密节,一平一侧,参差互生,极类雕刻。每节左右,嵌以圆珠,与诸木寄生不同,而状颇奇巧。"从描述及附图观之,其原植物与今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相符。

  【拼音名】Lì Jì Shēnɡ

  【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Viscum japonicum Thunb.;Pseudixus japonicus(Thunb.)Hay-at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收,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5-15cm。小枝扁平,通常对生,节间狭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7-17mm,宽3-6mm,干后中肋明显。叶退化呈鳞片状,成对合生呈环状。花淡绿色,有具节的毛围绕于基部;雄花花蕾时近球形,长约0.5mm,花梗短,花被片3,三角形,聚药雄蕊扁球形;雌花花蕾时椭圆状,长约0.5mm,花被片3,阔三角形,小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或梨形,长2-3.5mm,直径约1.5mm,淡黄色。花、果期几全年。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7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壳斗科栎属、柯属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矾科、木犀科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苦;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肝 补肝肾 麻木 目眩 祛风湿 头晕 头晕目眩 行气活血 腰膝酸痛 肢体麻木


栗寄生的功效 栗寄生的用途 栗寄生可以治疗 栗寄生的用法 栗寄生的用量 栗寄生主要治疗 栗寄生能够治疗的疾病 栗寄生的用法 栗寄生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鹿蹄肉

    “鹿蹄肉”在《中药大辞典》 “鹿蹄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鹿蹄肉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Lù Tí Ròu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蹄肉。   【性味】《千
  • 蝼蛄

    “蝼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蝼蛄”在《中药大辞典》 “蝼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蝼蛄   【拼音名】Lóu Gū   【别名】拉拉蛄、土狗   【来源】蝼蛄科昆虫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 柳枝

    “柳枝”在《中药大辞典》 “柳枝”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柳枝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Liǔ Zhī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 老枪谷

      【拼音名】Lǎo Qiānɡ Gǔ   【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尾穗苋Amaranthus caudatus L.,以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用于头昏,四肢无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0.4~1两。   【
  • 龙船花根

    “龙船花根”在《中药大辞典》 “龙船花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龙船花根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Lónɡ Chuán Huā Gēn   【别名】红缨花树根(《广东中医》4(9):378,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