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蹄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裂蹄


裂蹄

  【拼音名】Liè Tí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裂褐层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ctificatio Pyropolypori Rimos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收后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多年生。木质,侧生,无柄,半球形至蹄形,3-20cm×6-30cm,厚2-10cm。盖面初期为灰褐色,渐变为暗褐色至黑褐色,幼时有绒毛,渐脱落至光滑,有较宽的同心环棱和环沟,老时龟裂,粗糙;盖缘钝,深褐色,有细小的龟裂,下侧无子实层,淡土黄色。管口面暗黄色;管口圆形,小,每1mm间5-6个;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长每层2-5mm,黄褐至红褐色,老的菌管中有白色菌丝充塞。菌肉与菌管同色,有丝状光泽,有同心环纹,分层,厚0.5-3cm。孢子近球形,黄褐色,平滑,常含一油滴,(5-6)μm×(4-5)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白桦等阔叶树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山西、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马蹄形或扁半球形,长径6-25cm,短径3-13cm,厚2-10cm。表面灰色、深褐色或黑色,有同心环棱纹,粗糙,龟裂,边缘厚。管口面暗黄色,管口圆形,每lmm间4-6个,有的菌管中充塞有白色菌丝。木质。气微,味淡。

  【性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化症散结;止血止带;健脾止泻。主症瘕积聚;崩漏;带下;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每次3g,每日2-3次。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带下 健脾止泻 积聚 脾虚泄泻 散结 症瘕 症瘕积聚 止带 止泻


裂蹄的功效 裂蹄的用途 裂蹄可以治疗 裂蹄的用法 裂蹄的用量 裂蹄主要治疗 裂蹄能够治疗的疾病 裂蹄的用法 裂蹄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芦竹

      【拼音名】Lú Zhú   【别名】芦荻竹、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   【来源】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以根状茎及嫩笋芽入药。四季可采,将根头砍下,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性味】苦、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
  • 栎叶槲蕨

      【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拼音名】Lì Yè Hú Jué   【别名】树上槲蕨、树骨碎补   【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栎叶槲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naria quercifolia (L.)J.Smith[Polypodium que
  • 铃茵陈

      【出处】《中药志》   【拼音名】Línɡ Yīn Chén   【别名】金钟茵陈(《滇南本草》),黄花茵陈、(《植物名实图考》),吊钟草(《南京民间药草》),灵茵陈(《江苏植药志》),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东北药植志》),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中药志》
  • 兰竹参

      【别名】火烧兰、黑搜山虎、鸡嗉子花、小乌纱   【来源】兰科火烧兰属植物大叶火烧兰Epipactis mairei Schltr.,以根状茎和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祛瘀解毒。用于咳嗽,胸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 鲤鱼皮

    “鲤鱼皮”在《中药大辞典》 “鲤鱼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鲤鱼皮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ǐ Yú Pí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皮。   【化学成份】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等。此外,尚含叶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