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皮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鹿皮


鹿皮

“鹿皮”在《中药大辞典》

“鹿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鹿皮

  【出处】《纲目》

  【拼音名】Lù Pí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皮。

  【炮制】用温水浸泡,去净毛、垢,切成小块,风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咸,无毒。"

  【功能主治】①《纲目》:"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

  ②《四川中药志》:"能补气,涩虚滑。治妇女白带,血崩不止,肾虚滑精;涂一切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外用:烧灰调涂。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Lù Pí

  【英文名】Deer skin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宰鹿时剥皮,用温水浸泡,去净毛、垢,风干。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炮制】用温水浸泡,去净毛、垢,切成小块,风干。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涩精;敛疮。主妇女白带;崩漏;肾虚滑精及涂一切疮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外用:烧灰调涂。

  【各家论述】1.《纲目》: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

  2.《四川中药志》:能补气,涩虚滑。治妇女白带,血崩不止,肾虚滑精;涂一切疮。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气 妇女白带 滑精 敛疮 烧灰 涩精 血崩

鹿皮


鹿皮的功效 鹿皮的用途 鹿皮可以治疗 鹿皮的用法 鹿皮的用量 鹿皮主要治疗 鹿皮能够治疗的疾病 鹿皮的用法 鹿皮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蒌油

    “蒌油”在《中药大辞典》 “蒌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蒌油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Lóu Yóu   【别名】蒌叶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
  • 莲座革菌

    “莲座革菌”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莲座革菌”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革菌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生于树林内地上。   【性味】
  • 兰草

      【别名】兰花   【来源】兰科兰属植物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 Swartz、多花兰C. floribundum Lindl.[C. pumilum Rolfe]和山兰C. goeringii (Rchb. f.) Rchb. f.[C. virescens
  • 黎罗根

      【拼音名】Lí Luó Gēn   【别名】拿柳、黄药、苦李根、掌牛仔、山黑   【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长叶冻绿Rhamnus crenatus Sieb. et Zucc.,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辛,平。有毒。
  • “梨”在《中药大辞典》 “梨”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梨   【出处】《别录》   【拼音名】Lí   【别名】快果(陶弘景),果宗、玉乳、蜜父(《纲目》)。   【来源】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