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参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马鬃参


马鬃参

“马鬃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马鬃参”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鬃参

  【别名】补草根、小白棉

  【来源】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以根、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甘、苦,温。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通经活络。主治小儿乳毒(吃宿奶)腹泻,风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配方用,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马鬃参

  【出处】始载于《丽江中草药》。

  【拼音名】Mǎ Zōnɡ Shēn

  【英文名】Argent Bluebellflower

  【别名】补草根、小白锦

  【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总花蓝钟花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总花蓝钟花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基粗壮而木质化,具宿存的鳞片,鲜片少数,卵形,长约2mm。茎上升,木质化,不分枝或具多数短枝,密被灰白色茸毛。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几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0.5-1cm,宽1-3mm,先端渐尖,基部急尖,最宽处在中部以下,边缘强烈反卷,全缘,两面均被疏柔毛。花单生于主茎和分枝顶端,常偏向茎之一侧而呈总状花序式样,几无梗;花萼筒状,花期筒长约8mm,内外被毛;花冠力筒状钟形,长2.8-3.5cm,蓝色或紫色,外面无毛,内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0.9-1.2cm,先端常簇生数根刚毛。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3600m的干旱山坡、沙丘或松林间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北部。

  【性味】味甘;苦;性温

  【功能主治】健脾附温;舒筋活络。主脾虚乏力;小儿泄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丽江中草药》:有健脾除湿的功能。用于小儿腹泻,风湿痛,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风湿痛 腹泻 活络 舒筋活络 通经活络


马鬃参的功效 马鬃参的用途 马鬃参可以治疗 马鬃参的用法 马鬃参的用量 马鬃参主要治疗 马鬃参能够治疗的疾病 马鬃参的用法 马鬃参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牡荆沥

    “牡荆沥”在《中药大辞典》 “牡荆沥”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牡荆沥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Mǔ Jīnɡ Lì   【别名】牡荆汁(《登真隐诀》)。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   【
  • 毛蕊老鹳草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Máo Ruǐ Lǎo Guàn Cǎo   【来源】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8~9月采收,洗去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状茎粗短。茎直立,向上分枝,有倒生白毛。
  • 麻羊藤

      【别名】复叶葡萄、黑葡萄、野葡萄   【来源】葡萄科麻羊藤Vitis piasezkii Maxim.,以幼茎流出液汁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山西、河南、四川。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消食清热,凉血。主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骨蒸劳热,急性结膜
  • 慕荷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Mù Hé   【别名】黄药子、索骨丹、老汉求(《陕西中药志》),猪屎七、秤杆七、老蛇盘、天蓬伞、红苕七、麻鹞子、红药子、金毛狗(《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擎的根茎。秋季采收。挖出后,除去茎叶、
  • 密花树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Mì Huā Shù   【别名】狗骨头、打铁树、大明橘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密花树的叶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panea neriifolia (Sieb.Et Zucc.) Mez   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