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扭藓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毛扭藓


毛扭藓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Máo Niǔ Xiǎn

  【英文名】filamentous moss

  【别名】树毛衣

  【来源】药材基源:为蔓藓科植物毛扭藓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robryidium filamentosum (Hook.)Fleis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物体较粗壮,绿色或黄褐色,略具光泽。茎枝悬垂,长可达20cm,呈稀疏不规则羽状分枝,末端的分枝纤细而略扁平。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略向腹面内凹,有纵向波纹,叶尖具长毛尖,多扭曲,叶缘具细齿;中肋细,达叶片中上部。叶细胞狭长菱形至线形,有单疣,角细胞呈方形或长方形,壁厚。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树干和叶片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

  【性味】淡;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性凉。有清热的功能。用于治烧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火烫伤 水火烫伤

毛扭藓


毛扭藓的功效 毛扭藓的用途 毛扭藓可以治疗 毛扭藓的用法 毛扭藓的用量 毛扭藓主要治疗 毛扭藓能够治疗的疾病 毛扭藓的用法 毛扭藓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虻虫

    “虻虫”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虻虫”在《中药大辞典》 “虻虫”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虻虫   【拼音名】Ménɡ Chónɡ   【别名】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   【来源】虻科昆虫复带虻T
  • 马钱子粉

      【拼音名】Mǎ Qián Zǐ Fěn   【英文名】SEMEN STRYCHNI PULVERATUM   【来源】本品为马钱子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粉末;气糊香,味极苦。   【鉴别】照马钱子项下的[鉴别](3)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 蔓赤车

      【拼音名】Màn Chì Chē   【别名】毛赤车、入脸麻、接骨仙子、鸡骨香、香蕉草、水靛青、水田草、川萃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蔓赤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 scabra 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多鲜用。
  • 马扫帚

      【拼音名】Mǎ Sào Zhou   【别名】白花羊牯枣   【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Vogel)Koehne,以根和全株入药。春至秋采根,趁鲜抽出根部木心,晒干或鲜用;秋季采全株。   【性味】苦、微涩,平。
  • 梅露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Méi L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白梅花)的蒸馏液。   【功能主治】①《百草镜》:"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   ②《纲目拾遗》:"鲜绿萼初放花,采取蒸露,能解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