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茄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毛茄


毛茄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Máo Qié

  【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

  【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ferox L. [.lasiocarpum Dunal var. uelutnim Callery et Gaudich.; S.immane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1.5m。叶、花序及果实均密被黄色具节的长硬毛及不相等分枝的星状硬毛及直刺。小枝尘土色,多被具长柄的星状毛及直刺;叶片大而厚,卵形,长10-20cm,宽8-18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11个三角形波状浅裂,毛被在上面较薄,多被长硬毛及无柄不相等分枝的星状毛,在下面略厚,多被具短柄的星状毛,中脉上面微凹,下面微凸,侧脉约与裂片同数,其上在两面均着生稀疏的细直刺。蝎尾状花序腋外生;萼杯状,直径约1.5cm,外面密被具短柄及长柄的星状毛,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近辐形,筒部隐于萼内,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具星状毛;雄蕊5,花药先端延长,卵状渐尖,顶孔向上;子房近卵形,柱头截形。浆果球状,直径约2cm,外面密被黄土色星状硬毛;种子房平,黑褐色,直径约2mm。花期夏、秋季,果熟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谷湿地、灌丛中、路旁疏林或阴地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疝气;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用于跌打、疝气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疝气


毛茄的功效 毛茄的用途 毛茄可以治疗 毛茄的用法 毛茄的用量 毛茄主要治疗 毛茄能够治疗的疾病 毛茄的用法 毛茄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密叶绢藓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Mì Yè Juàn Xiǎn   【英文名】dense moss   【别名】石苔   【来源】药材基源:为绢藓科植物密叶绢藓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todon compressus (Hedw.) C.
  • 毛叶轮环藤

      【拼音名】Máo Yè Lún Huán Ténɡ   【别名】毛篸箕藤、银不换、金锁匙   【来源】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毛叶轮环藤Cyclea barbata (Wall.)Miers,以根入药。全年可采,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 猫头鹰

      【拼音名】Māo Tóu Yīnɡ   【别名】横纹小枭、鬼车枭、夜食鹰、鸺鹠、鵰鸮、鹫鸺鹠、大猫王、黄嘴角鸮、木兔   【来源】鸮形目鸱鸮(Chī Xiāo)科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 whiteleyi (Blyth);鵰鸮Bubo bubo
  • 檰芽

    “檰芽”在《中药大辞典》 “檰芽”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檰芽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Mián Yá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初生嫩叶。   【化学成份】叶含杜仲胶约3%,生物碱0.028
  • 麦角

    “麦角”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麦角”在《中药大辞典》 “麦角”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角   【拼音名】Mài Jiǎo   【别名】麦角菌、黑麦乌米   【来源】为麦角菌科麦角菌属的麦角菌Clavice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