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梅花


梅花

“梅花”在《中国药典》

“梅花”在《中药大辞典》

“梅花”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梅花

  【拼音名】Méi Huā

  【英文名】FLOS MUME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性味】微酸、涩,平。

  【归经】归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3~5g。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梅花

  【拼音名】Méi Huā

  【英文名】Flos Mume

  【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原形态】落叶乔木,小枝多绿色,枝端尖刺状,无毛,叶互生,宽卵形至卵形,长4~10cm,宽3~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下面色较浅,嫩时两面有毛,老时仅下面脉上有柔毛;叶柄有毛,托叶早落。花1~2朵簇生,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常带紫红色,花后常不反折;花瓣5,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的重瓣;雄蕊多数,心皮1,密被短柔毛。核果近球形,两边扁,有纵沟,直径2~3cm,熟时黄色,有短柔毛。花期3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全国有栽培。

  【性状】花蕾尖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灰绿色或红棕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化学成份】含苯甲酸、苯甲醛、异丁香酚(isoeugenol)等。

  【性味】性平,味微酸、涩。

  【功能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备注】近成熟的果实亦入药,称:"乌梅",能敛肺生津。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梅花

  【拼音名】Méi Huā

  【别名】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

  【来源】药材基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绿萼梅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1月花未开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原形态】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花蕾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极短花梗。苞片数层,鳞片状,长3.5mm,宽至2mm,暗棕色,有短毛。萼片5,广卵形,直径约至4mm,灰绿色或棕色,有毛。花瓣5或多数,阔卵圆形,长约4mm,宽约至5.5mm,黄白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上,表面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淡棕色。腺毛着生于苞片边缘,全体呈短棒状,略弯曲,长160-200μm,直径40-50μm,头部长圆形,由数十个分泌细胞组成,外围角质层明显,内含棕黄色物;柄部多细胞,排成3-4列。非腺毛着生于萼片及苞片,无色或淡黄棕色。单细胞非腺毛壁平直或稍弯曲,先端略呈钩状,长短不一,长34-300μm,直径8-20μm,壁厚2-5μm,有的表面可见疣点;多细胞非腺毛有2-4细胞,单列,长70-210μm,细胞间隔壁菲薄。花粉粒大多发育不全,发育完全者近球形,直径34-46μm,有3孔沟,外壁表面隐约可见条纹状雕纹。草酸钙簇晶较多见,直径10-34μm,呈类圆形,棱角较宽钝或不甚明显,有的呈碎块状,偶见方晶。萼片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念珠状增厚,表面具角质层纹,气孔类圆形,不定式,副卫细胞4-6花瓣。萼片上表皮细胞较大,壁略增厚,念珠状增厚不明显。花瓣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薄,波状弯曲。花粉囊内壁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细胞界限不甚明显;表面观类圆形,有网状增厚纹理。

  【化学成份】梅花含挥发油,其中主要含苯甲醛(benzaldehyde),苯甲醇(benzyl alcohol),4-松油烯醇(terpinen-4-ol),棕榈酸(palmit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异丁香油酚(isoeugenol)等共70余种成分。

  【鉴别】薄层包谱 取梅花粗粉1g,加甲醇10ml,冷浸24h,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另取绿原酸、芦丁、槲皮素为对照品。取样品与对照品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醇乙酯-甲醇-水-甲酸(13:2.5:1:0.02)为展开剂,展距10cm。挥尽溶剂后,先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绿原酸显蓝色荧光,样品有相同荧光斑点;再喷5%三氯化铝乙醇试剂,吹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芦丁及槲皮素显亮黄色荧光,样品于相同位置有同样荧光斑点。

  【性味】味苦、微甘、微酸,性凉。

  【归经】归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开胃生津,化痰。主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鲜品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肝胃气痛 和中 解郁 开胃 梅核气 气痛 生津 疏肝 胃气痛 心烦


梅花的功效 梅花的用途 梅花可以治疗 梅花的用法 梅花的用量 梅花主要治疗 梅花能够治疗的疾病 梅花的用法 梅花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芒根

    “芒根”在《中药大辞典》 “芒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芒根   【出处】《国药提要》   【拼音名】Mánɡ Gēn   【别名】芭茅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根,秋、冬采收。   【功能
  • 麦奴

    “麦奴”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麦奴”在《中药大辞典》 “麦奴”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奴   【拼音名】Mài Nú   【别名】麦散黑粉、黑疸、麦子黑勃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麦奴Ust
  • 毛诃子

    “毛诃子”在《中国药典》 “毛诃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药典》:毛诃子   【拼音名】Máo Hē Zǐ   【英文名】FRUCTUS TERMINALIAE BILLERICAE   【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使君子科植物
  • 毛轴莎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Ⅱ卷》。   【拼音名】Máo Zhóu Suō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Pilose Galingale   【别名】三角草、三棱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毛轴莎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
  • 芒叶小米草

      【拼音名】Mánɡ Yè Xiáo Mǐ Cǎo   【来源】玄参科小米草属植物小米草Euphrasia tatarica Fisch,的全草。7~8月采收,切段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肺炎咳嗽、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