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叶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南瓜叶


南瓜叶

“南瓜叶”在《中药大辞典》

“南瓜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南瓜叶

  【出处】《岭南草药志》

  【拼音名】Nán Guā Yè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夏、秋采收。

  【化学成份】含叶绿素。为天然食用色素。

  【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两;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掺。

  【附方】①治风火痢:南瓜叶(去叶柄)七至八片。水煎,加食盐少许服之,五至六次即可。(《闽东本草》)

  ②治小儿疳积:南瓜叶一斤,腥豆叶(即大眼南子叶)半斤,剃刀柄二两。晒干研末。每次五钱,蒸猪肝服。(《岭南草药志》)

  ③治刀伤:南瓜叶,晒干研末,敷伤口。(《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瓜叶

  【出处】出自《岭南草药志》

  【拼音名】Nán Guā Yè

  【英文名】Cushaw leaf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止血。主暑热口渴;热痢;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创伤 解暑 口渴 热痢


南瓜叶的功效 南瓜叶的用途 南瓜叶可以治疗 南瓜叶的用法 南瓜叶的用量 南瓜叶主要治疗 南瓜叶能够治疗的疾病 南瓜叶的用法 南瓜叶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牛耳散血草

      【拼音名】Niú ěr Sàn Xuè Cǎo   【别名】散血草、歇壁蝴蝶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扭果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eptocarpus clarkeanus (Hemsl.) Hilliard et B. L. Burtt [Boe
  • 脓见愁

    “脓见愁”在《中药大辞典》 “脓见愁”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脓见愁   【出处】《广西中草药》   【拼音名】Nónɡ Jiàn Chóu   【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
  • 牛白藤根

    “牛白藤根”在《中药大辞典》 “牛白藤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牛白藤根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Niú Bái Ténɡ Gēn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牛白藤的根。全年可采
  • 牛耳朵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Niú ěr Duo   【别名】石三七、石虎耳(《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或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根生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0~17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
  • 女金丹

      【拼音名】Nǚ Jīn Dān   【别名】三父子、三兄弟、三姐妹、九月豆、三叶青、山乌豆、牛贴额、金飘带、玉扣带   【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绿叶胡枝子Lespedeza buergeri Miq.,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性味】辛、微苦,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