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藤榕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爬藤榕


爬藤榕

“爬藤榕”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爬藤榕”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爬藤榕

  【拼音名】Pá Ténɡ Rónɡ

  【别名】长叶铁牛入石、小号牛奶仔

  【来源】桑科爬藤榕Ficus martinii Levl. et Vant.,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气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或神经痛,跌打损伤,消化不良,气血亏虚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或炖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爬藤榕

  【拼音名】Pá Ténɡ Rónɡ

  【别名】长叶铁牛、小号牛奶仔、枇杷藤、抓石榕、山牛奶、风藤、小木莲、小叶风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爬藤榕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sarmentosa Buch.-Ham.ex J.E.Smith var.impressa(Champ.exBenth.)Corner[F.im-pressa Benth.ex Benth.;F.martinii Le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攀援灌木,长2-10m。小枝幼时被微毛。叶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披针形;叶片革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或浅褐色,侧脉6-8对,网脉突起,成蜂窝状。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老枝上,球形,直径4-7mm,有短梗,近无毛;基部有苞片3;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雄花生于近口部,花被片3-4,雄蕊2;瘿花有花被片3-4,子房不发育;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具梗,花被片3-4,子房倒卵圆形,花柱近顶生。瘦果小,表面光滑。花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攀援于树上、岩石上或陡坡峭壁及屋墙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

  【性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小儿惊风;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或炖肉,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风湿性关节痛 关节痛 惊风 祛风湿 神经痛 神经性头痛 小儿惊风 消肿止痛 行气活血


爬藤榕的功效 爬藤榕的用途 爬藤榕可以治疗 爬藤榕的用法 爬藤榕的用量 爬藤榕主要治疗 爬藤榕能够治疗的疾病 爬藤榕的用法 爬藤榕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盘肠草

    “盘肠草”在《中药大辞典》 “盘肠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盘肠草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Pán Chánɡ Cǎo   【别名】南瓜阴芽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内萌发的幼苗。秋
  • 萍蓬草根

    “萍蓬草根”在《中药大辞典》 “萍蓬草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萍蓬草根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Pínɡ Pénɡ Cǎo Gēn   【别名】水栗子(《纲目》)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萍蓬
  • 排草香

    “排草香”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排草香”在《中药大辞典》 “排草香”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草香   【拼音名】Pái Cǎo Xiānɡ   【别名】排草、香排草、细梗香草、合血香、满山香[江西德兴]   【
  • 蓬莱草

    “蓬莱草”在《中药大辞典》 “蓬莱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蓬莱草   【出处】《泉州本草》   【拼音名】Pénɡ Lái Cǎo   【别名】苦舌草(《广州植物志》),凤梨草、旺梨草(《泉州本草》),雷公锤草(《
  • 胖大海

    “胖大海”在《中国药典》 “胖大海”在《中药大辞典》 “胖大海”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胖大海   【拼音名】Pànɡ Dà Hǎi   【英文名】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