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菌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青头菌


青头菌

  【拼音名】Qīnɡ Tóu Jūn

  【别名】青面子菌、青面子、黤面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Virescens (Schaeff.) Fr.[Agari-cus virescens Schaeff.]

  采收和储藏:夏、秋雨后采摘,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3-10cm,扁半球形,后平展。成熟后中央下凹,浅绿色、灰绿色,表皮往往具深绿色斑块,且多龟裂,盖缘条纹放射状,极明显。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直生。褶间近盖处有横脉相连。菌柄长2-10cm,粗0.5-2cm,白色。孢子透明,6.1-9μm×5.2-7μm。近球形、卵圆形,有小疣,连成微细不完整的网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初茬菌,部分人食后有幻觉现象,但无毒。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球形,或平展且中央稍下凹,直径3-10cm,暗绿色或灰绿色,表面具深绿色斑状,龟裂,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较密,有分叉,白色,褶间具横脉。菌柄圆柱形,长2-9.5m,直径0.5-2cm,白色,中实或松软。

  【化学成份】子实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和硫胺素等。

  【药理作用】青头菌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70%。

  【性味】甘;微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理气解郁。主肝热目赤;目暗不明;妇女肝郁内热;胸闷不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

  【注意】《滇南本草图说》:“不可多食。”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滇南本草》:青头菌

    治疗疾病: 肝热目赤 解郁 清肝 清肝明目 胸闷


    青头菌的功效 青头菌的用途 青头菌可以治疗 青头菌的用法 青头菌的用量 青头菌主要治疗 青头菌能够治疗的疾病 青头菌的用法 青头菌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青通草

      【拼音名】Qīnɡ Tōnɡ Cǎo   【别名】小通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荚叶的萌发枝条的茎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   
  • 楸木皮

    “楸木皮”在《中药大辞典》 “楸木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楸木皮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Qiū Mù Pí   【别名】楸白皮(《千金方》)。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 青蛇莲

      【拼音名】Qīnɡ Shé Lián   【别名】蛇退、俞莲、九龙盘、竹叶根、赶山鞭、地蜈蚣、爬地蜈蚣、千年竹、竹叶盘、蛇莲、接骨丹、盘龙七、走石码、蜈蚣草、寸八节、地叶、小九龙盘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褐黄蜘蛛抱蛋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采收和储藏
  • 齐墩果

      【出处】本品入本草始见于《纲目》。李时珍引《西阳杂俎》,曰:   【拼音名】Qí Dūn Guǒ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榄的果肉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lea europae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熟时采收,榨油,供食用或药用。   【
  • 铅丹

    “铅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铅丹”在《中药大辞典》 “铅丹”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丹   【拼音名】Qiān Dān   【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