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舌豆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雀舌豆


雀舌豆

“雀舌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雀舌豆”在《中药大辞典》

“雀舌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

  【拼音名】Què Shé Dòu

  【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雀舌豆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Què Shé Dòu

  【来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的荚果。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互生,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有短粗毛;小叶椭圆状卵形,长约2~3.5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阔楔形、钝圆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中间小叶柄长约1厘米,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叶柄细,长2.5~4厘米。花3~6朵成总状花序,腋生;萼筒状,花冠黄色。荚果镰状线形,荚节明显。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平,味苦涩。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舌豆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Què Shé Dòu

  【英文名】fruit of Forrest Dumasia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masia forestii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雀舌豆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柄细长,长2.5-4cm,中间小叶柄长约1cm,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三出复叶,椭圆状卵形,长2-3.5cm,宽1.3-2.5cm,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总状花序腋生,有3-6朵花;总花梗短,有短粗毛;花萼筒状,萼筒一侧略膨胀,先端斜,萼齿极不明显;花冠黄白色;雄蕊10,二体。荚果线状镰形,种子间缢缩。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筋骨疼痛 神经痛 舒筋活络 坐骨神经痛


雀舌豆的功效 雀舌豆的用途 雀舌豆可以治疗 雀舌豆的用法 雀舌豆的用量 雀舌豆主要治疗 雀舌豆能够治疗的疾病 雀舌豆的用法 雀舌豆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青海防风

      【拼音名】Qīnɡ Hǎi Fánɡ Fēnɡ   【别名】防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ui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沙,稍晾,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得。
  • 鸲鹆

      【出处】出自《唐本草》 《日华子本草》:鸲鹆目睛,和乳点眼甚明。   【拼音名】Qú Yù   【英文名】Myna   【别名】寒皋、花鹆、哵哵鸟   【来源】药材基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 桤木皮

      【拼音名】Qī Mù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桤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30-40m。树皮光滑,灰色;枝条灰色或灰褐色,无毛,幼枝有
  • 雀舌草

      【拼音名】Què Shé Cǎo   【别名】滨繁缕从、石灰草、抽筋草   【来源】石竹科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S. uliginosa Mur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西南、华南。   【性味】辛,
  • 漆树木心

    “漆树木心”在《中药大辞典》 “漆树木心”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漆树木心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Qī Shù Mù Xīn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心材。   【性味】辛,温,微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