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荔枝果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山荔枝果


山荔枝果

“山荔枝果”在《中药大辞典》

“山荔枝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山荔枝果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Shān Lì Zhī Guǒ

  【来源】为桑科植物小柘树的果实。

  【性味】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温,味微甘。"

  【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七种疝气。"

  ②《贵州草药》:"调气,利水,消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①治膀胱疝气:山荔枝果一两。煎水服。

  ②治食积腹胀:山荔枝果和根各一两。煎水服。

  ③治小便不利:山荔枝果和根各五钱。煎水服。(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荔枝果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Shān Lì Zhī Guǒ

  【别名】山荔枝、野梅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棘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clura cochinchinensis(Lour)Corner[Vanieria cochinchinensis Lour.;Cudrania cochinchinensis(Lour.)Kudo et Masam.]u·) Kudo et Masam.」。

  2.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近成孰时采收,鲜用呀晒干。

  【原形态】1.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或山谷、林缘等处。

  2.生于海拔200-1500m的阳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绿和溪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直径3-5cm。鲜品橙红色,具毛茸,有乳黄色浆汁,干品棕红色,皱缩。剖开后,果皮内层着生有多数瘦果,每一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基部有极短的果柄。气微,味微甜。

  【性味】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消食;利尿。主疝气;食积;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嚼食或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姚可成《食物本草》:治七种疝气。2.《贵州草药》:调气,利水,消食。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疝气 食积 调气


山荔枝果的功效 山荔枝果的用途 山荔枝果可以治疗 山荔枝果的用法 山荔枝果的用量 山荔枝果主要治疗 山荔枝果能够治疗的疾病 山荔枝果的用法 山荔枝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肾果小扁豆

      【拼音名】Shèn Guǒ Xiǎo Biǎn Dòu   【别名】黄花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肾果小扁豆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furcata Royle[P.triphylla Buch.Ham.ex D.Don]   采收和
  • 麝肉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Shè Ròu   【英文名】Musk deer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原麝等同属多种动物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原形态】1.林麝,林
  • 石龙芮子

    “石龙芮子”在《中药大辞典》 “石龙芮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石龙芮子   【出处】《本经》   【拼音名】Shí Lónɡ Ruì Zǐ   【别名】鲁果能、地椹(《本经》),天豆(《吴普本草》),石能
  • 双肾参

    “双肾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双肾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肾参   【拼音名】Shuānɡ Shèn Shēn   【别名】对肾参、双肾子、双环参、羊肾参、对对参、天鹅抱蛋、玉凤花、齿片玉凤花、白花草、老母鸡抱蛋、
  • 水底龙

      【别名】水底蜈蚣、顽纠占[傣]   【来源】天南星科岩角藤属植物岩角藤Rhaphidop hora hongkongensis Shott,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止咳,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胃痛,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