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莽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石莽草


石莽草

“石莽草”在《中药大辞典》

“石莽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石莽草

  【出处】《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Shí Mǎnɡ Cǎo

  【别名】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物名录》),太阳草(《云南中草药》),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文山中草药》),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铜草、小红草(《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蔓延,先端斜升向上,表面红色,节处着生柔毛。叶互生,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缘毛,边缘及叶背往往带红色;叶柄带红色,长约1~3毫米,基部具耳,包茎;托叶鞘状,先端平整,被长柔毛。总状花序直立,近球形;花被淡红色,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略钝,长约2毫米;雄蕊8,花丝白色,透明,腺体黄绿色,长圆形,位于花丝基部,花药淡蓝色;子房上位,绿黄色,表面光滑,花柱上部3裂,柱头球形。瘦果包于宿存的花技内,卵形,具3棱,光滑无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部。

  【性味】苦辛,温。

  ①《广西中药志》:"味辛微涩,性温。"

  ②《广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平,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酸,凉。"

  【功能主治】解毒,散瘀,利尿通淋。治痢疾,肾盂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

  ①《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散瘀止痛。治风湿,跌打。"

  ②《广西中草药》:"解毒消炎。治痢疾,皮肤溃疡,无名肿毒。"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熬膏涂。

  【注意】《广西中药志》:"孕妇及实热者忌用。"

  【附方】①治风湿痛:石莽草煎水蒸洗。(《广西中药志》)

  ②治痢疾:石莽草二两,水煎,日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血尿、膀胱炎:鲜太阳草一两,水煎服。若血止仍尿痛则加背蛇粉一分五厘,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疮疡、麻风溃烂:石莽草一斤,九里明五两,爬山虎五两,桉树叶五两。水煎成膏,加梅片二钱搅匀。涂患处,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

  ⑤治肾盂肾炎,尿道结石,跌打损伤:头花蓼五钱至一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⑥治跌打瘀肿:石莽草打烂,酒炒外敷。(《广西中药志》)

  ⑦治尿布疹、黄水疮:鲜太阳草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⑧治烂疮:石莽草、爬山虎、九里明各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莽草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Shí Mǎnɡ Cǎo

  【别名】省订草、红岩花叶、雷公须、火眼丹、水绣球、草石椒、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红草、小铜草、太阳草、石辣蓼、太阳花、省丁草、铜矿草、青影子、小红蓼、小红藤、骨虫草、沙滩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D.Do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15-25cm。枝由根状茎丛出,匍匐或斜升,分枝紫红色,节上有柔毛或近于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短或近无柄,柄基耳状抱茎;托叶膜质,鞘状,被长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5-3cm,宽1-2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有缘毛,边缘叶脉常带红色。花序头状,单生或2个着生于枝的顶端,花序梗具腺毛;花小,淡红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略钝;雄蕊8个,基部有黄绿色腺体;于房上位,花柱上部3深裂,柱头球形。瘦果卵形,有3棱,包干宿存花被内;黑色,光泽。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沟边、田边阴湿处及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红褐色,节处略膨大并有柔毛,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长1.5-3cm,宽l-2cm,克瑞钝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红色缘毛,上面绿色,常有人字形红晕,下面绿色带紫红色,两面均被褐色疏柔毛;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销筒状,膜质,基都有草质耳状片。花序头状,顶生或腋生;花被5裂;雄蕊8。瘦果卵形,具3棱,黑色。

  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份】头花蓼全草含苯甲醛(benzaldehyde),乙酸(acetic acid),24-羟基二十四烷-3-酮(24-hydroxytetracosanone-3),29-羟基二十九烷-3-酮(29-hydroxynonacosan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1]。

  【性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痢疾;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跌打损伤;痄腮;疮疡;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熬膏涂。

  【注意】《广西中药志》:孕妇及实热者忌用。

  【各家论述】1.《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散瘀止痛。治风湿,跌打。

  2.《广西中草药》:解毒消炎。治痢疾,皮肤溃疡,无名肿毒。

  3.《云南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风湿痛 活血止痛 解毒消炎 结石 溃疡 利尿通淋 尿路结石 膀胱炎 皮肤溃疡 清热利尿 散瘀止痛 肾盂肾炎 通淋 无名肿毒 痄腮


石莽草的功效 石莽草的用途 石莽草可以治疗 石莽草的用法 石莽草的用量 石莽草主要治疗 石莽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石莽草的用法 石莽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石龙子

    “石龙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石龙子”在《中药大辞典》 “石龙子”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龙子   【拼音名】Shí Lónɡ Zǐ   【别名】四脚蛇、草龙   【来源】石龙子科动物铜石龙子Sph
  • 苏铁果

      【拼音名】Sū Tiě Guǒ   【别名】无漏子、无漏果、千年枣、万岁枣、海枣   【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as revolut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晒干备用。   【原形态】常绿木本植物,不分
  • 酸角

    “酸角”在《中药大辞典》 “酸角”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酸角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Suān Jiǎo   【别名】酸饺(《滇南本草》),酸梅、曼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通血香(《云南中草药选》
  • 蛇果黄堇

      【出处】据《晶珠本草》记载,不产哇夏嘎的地方,可用那冬赛果代替。让钧多吉说:耶冬赛果清热。叶、花状如当日丝哇(高山紫堇),花黄色,茎方形,中空,较长,味苦。茎断枝一端放入热血中,热血能沿茎上升到另一端。   【拼音名】Shé Guǒ Huánɡ Jǐn   【别名】扭果黄堇、断肠草
  • 狮子草

      【拼音名】Shī Zi Cǎo   【别名】九头狮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剑草小铁牛、疙瘩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不育红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yuennanensis(Hand.Mazz.)Hara[Plectra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