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蟾蜍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石蟾蜍


石蟾蜍

  【拼音名】Shí Chán Chú

  【别名】瓜蒌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趾叶栝楼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nthes Merr.et Chu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草质藤本。攀援;茎细,具纵棱及槽,无毛或仅节上被短柔毛。叶柄长2.5-6cm,具纵条纹,无毛;指状复叶具小叶3-5片;小叶片膜质或近纸质,中央小叶常为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9-12cm,宽2.5-3.5cm,两端渐尖,边缘具疏离细齿,外侧两片近于菱形或不等侧的卵形,上面幼时被短硬毛,后变为白色圆糙点,背面淡绿色,无毛,具颗粒状突起,主脉和侧脉在上面稍凹,密被短柔毛,背面凸起,具白色圆糙点,细脉网状。卷须长而细弱,具条纹,2歧。雄总状花序长14-19cm,总花梗及花梗被褐色短柔毛,具纵槽纹,中部以上有花8-20朵;苞片倒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0-15mm,宽约8mm,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中部以上撕裂或具不规则的锐齿;花梗长4mm;花萼筒狭漏斗状形,长2-4cm,上部径7-10mm,裂片披针形,长7-10mm,宽2-3.5mm,宽8-12mm,先端具流苏;雌花单生,萼筒圆柱形,长约3mm,径约5mm,萼齿和花冠同雄花;子房卵形,长1.5cm,径8mm,无毛。果实球形,径5-6cm,橙黄以,光滑无毛;果柄长1(-3)cm。种子卵形,膨胀,灰褐色,长10-12mm,宽约8mm,先端圆形,种脐压扁,三角形,无边棱及线。花期6-8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疏林中、灌丛或路旁草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酸(fatty acid),包括月桂酸(laur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还含血凝集素(hemagglu-tinin)。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咳嗽痰稠;咽喉肿痛;胸闷;便秘;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便秘 胸闷 痈肿疮疖


石蟾蜍的功效 石蟾蜍的用途 石蟾蜍可以治疗 石蟾蜍的用法 石蟾蜍的用量 石蟾蜍主要治疗 石蟾蜍能够治疗的疾病 石蟾蜍的用法 石蟾蜍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上天梯

    “上天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天梯”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天梯   【别名】王孙、轮叶王孙   【来源】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北重楼Paris obovata Ledeb.[P. verticillata Rieb.],以根状茎入药。秋
  • 鼠肾

    “鼠肾”在《中药大辞典》 “鼠肾”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鼠肾   【出处】《医林纂要》   【拼音名】Shǔ Shèn   【别名】鼠印(《岣嵝神书》)。   【来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雄鼠的睾丸。   【
  • 水朝阳根

    “水朝阳根”在《中药大辞典》 “水朝阳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水朝阳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Shuǐ Zhāo Yánɡ Gēn   【来源】为菊科植物水朝阳的根。夏、秋采收。   【原形态】植物
  • 石首鱼

    “石首鱼”在《中药大辞典》 “石首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石首鱼   【出处】《食性本草》   【拼音名】Shí Shǒu Yú   【别名】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江鱼(《浙志》),黄鱼
  • 树舌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真菌》。   【拼音名】Shù Shé   【英文名】Artist's Conk   【别名】赤色老母菌、扁芝、梨菌、枫树芝、老母菌、扁蕈、白斑腐菌、木灵芝、树耳朵、老牛肝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平盖灵芝的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