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痰火草


痰火草

“痰火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痰火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痰火草

  【别名】围夹草、癌草

  【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 (C. B. Clarke) O. Kuntze [Aneilema bracteata (C. B. Clarke)O. Kuntze],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用于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痰火草

  【拼音名】Tán Huǒ Cǎo

  【别名】围夹草、癌草、青竹壳菜、青鸭跖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dannia bracteata(C.B.Clarke)O.Kuntze ex J.K. Morton[Aneilema nudiflrum R.Br.var,bracteatum C.B.Clarke;A.bracteatum(Clarke)O.Kuntz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苞水竹叶 匍匐草本。须根多而细。茎有毛。基生叶丛生,线形或阔线形,长10-24cm,宽1-1.5cm;茎生叶互生,叶片线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8-12mm,先端急尖,基部呈鞘状,叶鞘被毛,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短柔毛。花密集成头状花序,生于枝端,直径约1cm;花梗长2.5-5cm,总苞片被外形,长1-2.5cm,宽6-8mm;花梗粗短;小苞片大而宿存,膜质,圆形,长约5mm,成覆瓦状排列;萼片3,长圆形,长约4mm;花瓣3,蓝色或紫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花丝被毛;子房椭圆形,花柱与子房几等长。蒴果卵形,具3棱,每室有种子2颗。种子具皱纹。花期5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50m的水沟边及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清热通淋。主瘰疬痰核;热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化痰散结 淋巴结结核 瘰疬痰核 热淋 痰核 通淋


痰火草的功效 痰火草的用途 痰火草可以治疗 痰火草的用法 痰火草的用量 痰火草主要治疗 痰火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痰火草的用法 痰火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通天草

    “通天草”在《中药大辞典》 “通天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通天草   【出处】《饮片新参》   【拼音名】Tōnɡ Tiān Cǎo   【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   【来源】为莎草科
  • 田基黄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Tián Jī Huánɡ   【英文名】Japnanese St. John's wort Herb, all-grass of Madras Grangea   【别名】地耳草、斑鸠窝、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
  • 土黄连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Tǔ Huánɡ Lián   【别名】鸡足黄连(《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三颗针(《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   【原形态】①九莲小檗,又名:石妹刺(《滇南本草》
  • 兔儿风

      【出处】《峨嵋药植》   【拼音名】Tù ér Fēnɡ   【别名】心肺草、石凤丹(四川)。   【来源】为菊科植物光叶兔儿风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叶柄长7~12厘米,紫色;叶阔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7~17厘米,宽3.5~8厘
  • 藤乌

      【拼音名】Ténɡ Wū   【别名】羊角七、老汉背娃娃、藤草乌、白乌头   【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瓜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去粗皮,醋煮1小时,晒干研细末,或洗净去粗皮,石灰水泡2~3天,切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