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榄仁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乌榄仁


乌榄仁

“乌榄仁”在《中药大辞典》

“乌榄仁”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乌榄仁

  【出处】《纲目》

  【拼音名】Wū Lǎn Rén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种仁。8~9月,果熟时采取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仁。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榄"条。

  【性味】《纲目拾遗》:"甘淡。"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润肺,下气,补血,杀诸鱼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榄仁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青榄核内仁干小,惟乌榄仁最肥大,有文层叠如海螵蛸,而味甘美。

  【拼音名】Wū Lǎn Rén

  【英文名】Fruit of Black Canarytree

  【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ela nigra Lour.;Canarium pimela Koenig]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摘取果实,除去果肉,击碎核壳,取出种仁。

  【原形态】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小叶15-21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5-7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平滑;网脉两面均明显。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花序腋生,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长于复叶;萼杯状,3-5裂,在雄花中长约2.5mm,在雌花中长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mm;雄蕊6,着生于花盘边缘,长不超过花冠;雌蕊无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椭圆形,略呈三角形,长3.5-4.5cm,宽1.5-2cm,成熟时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质,两端钝,内有种子1-2颗;不肯定适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补血。主肺阴伤咳嗽;血虚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润肺,下气,补血,杀诸鱼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血 润肺 下气


乌榄仁的功效 乌榄仁的用途 乌榄仁可以治疗 乌榄仁的用法 乌榄仁的用量 乌榄仁主要治疗 乌榄仁能够治疗的疾病 乌榄仁的用法 乌榄仁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蕹菜根

    “蕹菜根”在《中药大辞典》 “蕹菜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蕹菜根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Wènɡ Cài Gēn   【别名】瓮菜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旋花种植物蕹菜
  • 蜈蚣

    “蜈蚣”在《中国药典》 “蜈蚣”在《中药大辞典》 “蜈蚣”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蜈蚣   【拼音名】Wú Gōnɡ   【英文名】SCOLOPENDRA   【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   【来源】本
  • 网脉旋蒴苣苔

      【别名】石面枇杷、山枇杷、大还魂、吊气还魂   【来源】苦苣苔科网脉旋蒴苣苔Boea dictyoneura Hanc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湖北、广西、广东。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肿痛及骨折   【用法
  • 五叶薯

      【拼音名】Wǔ Yè Shǔ   【别名】毛狗苕、玉苁蓉、朱砂莲、毛团子、蓑衣包、血参、苦卡拉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五叶薯蓣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pentaphyll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
  • 无毛南蛇藤

      【拼音名】Wú Máo Nán Shé Ténɡ   【别名】山货榔   【来源】卫矛科无毛南蛇藤Celastrus stylosus Wall. ssp. glaber Hou,以茎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