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棕皮头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小棕皮头


小棕皮头

“小棕皮头”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小棕皮头”在《中药大辞典》

“小棕皮头”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皮头

  【拼音名】Xiǎo Zōnɡ Pí Tóu

  【别名】小棕包、高原鸢尾

  【来源】鸢尾科小棕皮头Iris collettii Hook. f.,以根及根上叶基、叶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催吐,活血祛瘀,止血,止痛,通窍,杀蛆。

  跌打内伤:用其根须,量本人手指节长一段,研末酒送服(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用其棕披毛以上部分研末,吹鼻引嚏。

  疮毒生蛆:用粗根、叶研末,外敷患处。

  外伤出血:用披毛、叶研末配其它药撒敷伤处

  【注意】本品大毒,必须慎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棕皮头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Xiǎo Zōnɡ Pí Tóu

  【别名】小棕包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小棕皮头的根、棕毛状叶柄残基和叶。秋季采根及根上部叶柄残基和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9厘米。根数条,丛生,细长,中部膨大成椭圆形,肉质,表面土棕色。叶剑形,下端嵌迭状,千叶留有多数棕毛状的叶柄残基,叶片长10~16厘米,先端长渐尖,全缘,末端半圆筒状,两面无毛,平行脉,稍于背面凸出。花茎由2个苞片组成的佛焰包内抽出,长10~12厘米;花浅蓝紫色:花被6数,2轮,外面3枚较大,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1厘米,外弯,内轮3枚较小,直立,椭圆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蒴果狭长,有枝。

  生于山坡、草丛、石隙。分布于云南。

  【性味】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内服撑骨,祛瘀。外用止血,止痛,通窍

  【用法用量】内服:须根不能长过其本人的一节手指骨节,研末,用酒送服,每日一次。外用适量,吹鼻、敷局部。

  【注意】本品有大毒,应慎用;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小棕皮头须根(量本人手指骨节一节长),研末,酒送服。服药后不能再饮酒。

  ②治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研末,吹鼻取嚏。

  ③治外伤出血:小棕皮头棕毛状叶柄残基及叶,研末,配海螵蛸、苦龙胆、见血飞等外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棕皮头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Xiǎo Zōnɡ Pí Tóu

  【英文名】root of Collett Iris, Collett Iris

  【别名】小棕包

  【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高原鸢尾的根、叶鞘纤维、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collettii Hook. 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采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小棕皮头,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基部有老叶鞘残留纤维。根茎短,节不明显;根簇生,膨大略成纺锤形,肉质。叶基生,多数; 叶片条形或剑形,灰绿色,花期叶长10-20cm,宽2-5mm,果期叶长20-35cm,宽1.2-1.4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有2-5条纵脉。花葶很短,不伸出地面,基部有鞘状叶;苞片2-4,膜质,宽披针形,内含1-2朵花;花深蓝色或蓝紫色,狭漏斗状,长6-13cm,直径1.5-2.5cm,花被裂片倒披针形,花被管长4-6cm;雄蕊3,长1.5-2cm,花药淡黄色,花丝白色;子房下位,3棱形,花柱分枝3,拱曲,花瓣状。蒴果三棱状卵形,长1.5-2cm,直径1.3-1.5cm,果顶具短喙;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50-3500m的高山草地及向阳坡地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通窍。主跌打肿痛;鼻塞不通;牙痛;外伤出血;疮毒生蛆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吹鼻引嚏。内服:每次0.1-0.3g,研末冲。

  【注意】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禁服,服后不能再饮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鼻塞 催吐 跌打内伤 活血祛瘀 祛瘀 通窍 外用止血

小棕皮头


小棕皮头的功效 小棕皮头的用途 小棕皮头可以治疗 小棕皮头的用法 小棕皮头的用量 小棕皮头主要治疗 小棕皮头能够治疗的疾病 小棕皮头的用法 小棕皮头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西藏野花椒

      【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西藏野花椒Zanthoxylum tibetanum Huang,以果皮和种子入药。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将果皮与种子分开,分别入药。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果皮:温中散寒,燥湿杀虫。用于胃腹冷痛,呕吐,寒湿腹泻,痢疾,蛔虫病。  
  • 细辛

    “细辛”在《中国药典》 “细辛”在《中药大辞典》 “细辛”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细辛   【拼音名】Xì Xīn   【英文名】HERBA ASARI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
  • 西瓜皮

    “西瓜皮”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西瓜皮”在《中药大辞典》 “西瓜皮”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瓜皮   【拼音名】Xī Guā Pí   【别名】西瓜翠、西瓜翠衣、碎秋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西瓜Ci
  • 香茶菜

    “香茶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香茶菜”在《中药大辞典》 “香茶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茶菜   【拼音名】Xiānɡ Chá Cài   【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
  • 小黄泡

      【别名】黄泡   【来源】蔷薇科小黄泡Rubus pectlnellus Maxim.,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福建、四川、贵州。   【性味】苦、微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   治水泻:鲜根2两水煎服。   黄水疮:干叶研末,适量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