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柄茄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旋柄茄


旋柄茄

“旋柄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旋柄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旋柄茄

  【拼音名】Xuán Bǐnɡ Qié

  【别名】旋花茄、跌打须、大苦溜溜、苦凉菜、理肺散、倒提壶

  【来源】茄科旋柄茄Solanum spirale Roxb.,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疟疾,腹痛,腹泻,菌痢,小便短赤,膀胱炎,风湿跌打,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旋柄茄

  【拼音名】Xuán Bǐnɡ Qié

  【别名】螺旋茄、百两金、大苦溜溜、苦凉菜、旋桔茄、跌打西、理肺散、倒提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旋花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spirale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全草,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0.5-3m。全株光滑无毛。茎绿色,圆形,嫩枝略有棱。单叶互生,有时两叶对生于枝的同侧;叶柄长2-3c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9-20cm,宽4-8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下延成叶柄,全缘。聚伞花序螺旋状生于枝杆上,有时和地对生;总花梗长3-12cm;花柄细长,达2cm;萼杯状,长约2mm,5浅裂,萼齿圆,钝或不明显;花冠白色,裂片5,长卵状披针形;雄蕊5;子房卵形,2室,柱头截形。浆果球形,橘黄色,直径7-8mm;种子多数,压扁。花期夏秋,果期冬春。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溪边灌木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化学成份】从叶和果实中分得澳洲茄胺(solasodine),得率分别为0.06%和0.12%。从叶和茎中还分得西红柿烯胺(tomatidenol),15α-羟基西红柿烯胺(15α-hydroxytomatidenol)和雅姆皂甙元(yamogenin)。从根中分得26,28-断茄啶-5,22(28)-二烯-3, 16-二醇(etiolin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疟疾;腹痛;腹泻;菌痢;小便短赤;膀胱炎;风湿跌打;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肿毒 喉痛 菌痢 膀胱炎 小便短赤 咽喉痛


旋柄茄的功效 旋柄茄的用途 旋柄茄可以治疗 旋柄茄的用法 旋柄茄的用量 旋柄茄主要治疗 旋柄茄能够治疗的疾病 旋柄茄的用法 旋柄茄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小垂头菊

      【拼音名】Xiǎo Chuí Tóu Jú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的全草或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humile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矮垂关菊 矮小草本,高5-15cm
  • 雪山甘草

      【别名】土甘草[云南丽江]、假秦艽   【来源】唇形科雪山甘草Phlomis betonicoides Diels,以块根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四川。   【性味】甘、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健脾。主治消化不良,腹胀,喉咙疼痛   【用法用
  • 西桦

    “西桦”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西桦”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桦   【别名】西南桦木、蒙自桦木   【来源】桦木科西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 ex D. Don,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浙江、广西
  • 狭叶香茶菜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Xiá Yè Xiānɡ Chá Cài   【英文名】root of Narrow-leaf Rabdosina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狭叶香茶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angustifo
  • 小酒饼花

      【拼音名】Xiǎo Jiǔ Bǐnɡ Huā   【别名】小铁藤、土麻黄、黑滑头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红开绿灯馨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beesianum Forrest et 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