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肫衣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鸭肫衣


鸭肫衣

“鸭肫衣”在《中药大辞典》

“鸭肫衣”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鸭肫衣

  【出处】《纲目》

  【拼音名】Yā Zhūn Yī

  【别名】鸭肫内皮(《本草求原》),鸭肫皮(《药材资料汇编》),鸭内金(《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的角质内壁。将鸭杀死后,取出鸭肫,剖开,剥取内壁,洗净晒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

  【性状】干燥砂囊内壁,呈类圆形盘片状,如鸡内金而较厚,表面呈黑绿色或紫黑色,稍有皱纹。质松,断面角质。气腥,味微苦。

  【功能主治】治诸骨鲠,噎膈翻胃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

  【附方】①治诸骨鲠:鸭肫衣炙研,水服一钱,取其消导。(《纲目》)

  ②治噎膈翻胃:鸭肫衣数十个。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六分,频服。(《经验广集》鸭肫散)

  【备注】本品在四川、云南及湖南等地,与鸡内金同等使用。参见"鸡内金"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肫衣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Yā Zhūn Yī

  【英文名】Membrane of duck gizzard

  【别名】鸭肶胵、鸭肫内皮、鸭肫皮、鸭内金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角质内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鸭去内脏时,摘下砂囊(鸭肫),剖开,剥取内壁,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家鸭,家禽。嘴长而扁平,颈长,体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且叫声嘶哑。脚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鸭喜合群,胆怯。无飞翔力,善游泳。主食谷类、蔬菜、鱼虫等。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金定鸭(卵用麻鸭)、高脚鸭(卵肉兼用型)。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碟形片状或破碎,厚约1.5mm,外表面暗绿色或黄棕色,内表面黄白色,皱纹粗且少,近边缘有沟纹。质硬,断面角质。气腥,味微苦。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主食积胀满;嗳腐吞酸;噎膈翻胃;诸骨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6g;研末,1.5-3g。

  【附方】①治诸骨鲠:鸭肫衣炙研,水服一钱,取其消导。(《纲目》)②治噎膈翻胃:鸭肶胵数十个。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六分,频服。(《经验广集 》鸭肫散)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食积胀满 噎膈 胀满

鸭肫衣


鸭肫衣的功效 鸭肫衣的用途 鸭肫衣可以治疗 鸭肫衣的用法 鸭肫衣的用量 鸭肫衣主要治疗 鸭肫衣能够治疗的疾病 鸭肫衣的用法 鸭肫衣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野木耳菜

      【出处】野木耳菜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卷六蔬菜类,谓:"野木耳生南安,斑茎叶如菊,而无杈歧,花如蒲公英,长蒂短瓣,不甚开放,花老成絮,土人食之,亦野菜也。"根据描述及其附图,应为本种。   【拼音名】Yě Mù ěr Cài   【别名】假茼蒿、冬风菜、飞机菜、满天飞、安南草、金黄花
  •   【拼音名】Yā   【别名】绿头鸭、大鸭鸭、水鸭、大麻鸭   【来源】雁行目鸭科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L.,以鸭掌、嘴壳、肉、毛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   【功能主治】毛:解毒,退火。治烫、火伤:水鸭毛烧焦研末,香油调擦。   肉:治病后
  • 岩青菜

      【拼音名】Yán Qīnɡ Cài   【别名】雅头还羊、丫头还阳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鄂西粗筒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iggsia speciosa (Hemsl.) Crai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
  • 银老梅

    “银老梅”在《中药大辞典》 “银老梅”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银老梅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Yín Lǎo Méi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老梅的茎、叶、花。秋季采收,晒干。   【
  • 远志

    “远志”在《中国药典》 “远志”在《中药大辞典》 “远志”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远志   【拼音名】Yuǎn Zhì   【英文名】RADIX POLYGALAE   【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