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乌头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岩乌头


岩乌头

  【拼音名】Yán Wū Tóu

  【别名】岩乌子、岩乌、雪上一枝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岩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mitum racemulosum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财乌头,多年生草本,高40-65cm。块根倒圆锥形,长2.3-3.6cm,直径9-11mm,或近圆柱形,长约7cm,直径约5m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短柄,长2.2-3cm,无毛;叶片五角形,有时圆菱形,长5.5-9cm,宽8-10cm,基部心形,有时圆形,3深裂至距基部1.5-2cm处,中央深裂片卵状菱形,长渐尖,边缘疏生三角形牙齿,网脉明显,茎上部叶小,3裂或几不分裂,无毛。花序有花1-6朵,花序轴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约1cm,小苞片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3-8mm,几无毛;花两性,两侧对称,上萼片圆筒关盔形或高盔形,高2.4-3.2cm,无毛,下缘稍凹,长1.5-2.4cm,蓝色,无毛;花瓣2,具爪,瓣片大,唇长约6mm,距长5-7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有2枚小齿或全缘,无毛;心皮3,无毛。蓇葖果,长1.6-1.8cm。种子多数,倒圆锥状三棱形,长约2mm,只在一面生横膜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300m的山谷崖石上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四川天全、南川,云南镇雄等地。

  【性状】性首席鉴别,母根圆锥形,长约2cm,直径约1cm;表面暗棕色,有横皱及纵沟。子根圆柱形,长2.5-3cm,直径约0.5cm;表面有细纵皱纹和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1列细胞;皮层窄;内皮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母根的韧皮部细胞皱缩,有多数裂隙,近形成层处有韧皮纤维及石细胞群。

  粉末特征:1.石细胞类长方形或类方形,长30-70μm,直径20-36μm,壁稍厚。纤维长150-174μ,直径20-26μm,有的可见纹孔。2.淀粉粒细小,单粒类圆形,直径2-8μm,脐点人字形、一字形、十字形、点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Μ

  【炮制】用清水浸漂7天,每日换水1-2次,待中心办透后切片,蒸2-3h,取出晒干。再用熟猪油拦和,炒透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风湿疼痛


岩乌头的功效 岩乌头的用途 岩乌头可以治疗 岩乌头的用法 岩乌头的用量 岩乌头主要治疗 岩乌头能够治疗的疾病 岩乌头的用法 岩乌头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野马追

    “野马追”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野马追”在《中药大辞典》 “野马追”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马追   【拼音名】Yě Mǎ Zhuī   【来源】菊科泽兰属植物三叶尖佩兰Eupatoriumlindleyanum DC. va
  • 野猪外肾

    “野猪外肾”在《中药大辞典》 “野猪外肾”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野猪外肾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Yě Zhū Wài Shèn   【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睾丸。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 禹州漏芦

      【拼音名】Yǔ Zhōu Lòu Lú   【英文名】RADIX ECHINOPSIS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
  • 野薴麻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Yě Nínɡ Má   【别名】八楞马、大接骨、大糯叶、双合合(《云南中草药选》),八楞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呼光(傣名)。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暹罗薴麻的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
  • 杨枸花

      【拼音名】Yánɡ Jǔ Huā   【别名】毛白杨   【来源】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 tomentosa Carr.,以根、皮、花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华北、西北、华东。   【性味】苦、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主治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