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茴香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岩茴香


岩茴香

  【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拼音名】Yán Huí Xiānɡ

  【英文名】Ligusticum

  【别名】细叶藁本、桂花三七、柏子三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石茴香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icum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Hiroe et Constance[Seseli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Tilingia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Kitag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颈粗短,根圆锥形,常分叉。茎较细羽,上部分枝,基部被有残留叶鞘纤维。基生叶叶柄长6-7cm,基部略膨大成鞘;叶片轮廓卵形,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5-15mm,宽0.5-1mm;茎上部叶与基生叶同形,无柄,裂片数减少,顶部叶常简化成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4cm,总苞片2-7,线状披针形,常早落;伞辐5-10,长1-1.5cm;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长5-7mm;萼齿显着,钻形;花瓣白色,长卵形至卵形,基部具爪;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向下反曲。分生果卵状长圆形,长3-4mm,宽1-2mm,主棱突出,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500m的河岸湿地、石砾荒原及岩石缝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吉林、辽宁、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粗大。表面棕褐色,顶端有残卵茎痕,有多数支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形成层环。气郁香,味微苦而辛。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疏风发表;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伤风感冒;头痛;胸痛;脘胀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崩漏;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粉。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伤风感冒及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跌打伤 跌打伤肿 发表 活血调经 伤风感冒 疏风 行气止痛 胸痛


岩茴香的功效 岩茴香的用途 岩茴香可以治疗 岩茴香的用法 岩茴香的用量 岩茴香主要治疗 岩茴香能够治疗的疾病 岩茴香的用法 岩茴香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鸭胆子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   【性味】苦,寒。   【归经】入大肠经。   【功能主治】治痢,抗疟。用于久痢、休息痢、疟疾   【用法用量】去壳取仁(切勿将仁敲破,以胶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七天。治疟,
  • 原蚕子

    “原蚕子”在《中药大辞典》 “原蚕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原蚕子   【出处】《分类本草》   【拼音名】Yuán Cán Zǐ   【别名】蚕种(《卫生家宝方》)。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卵子。
  • 禹白附

      【出处】《中药志》   【拼音名】Yǔ Bái Fù   【别名】牛奶白附(《中药志》),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秋季采挖块茎,除去残茎、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粗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
  • 药芹菜根

      【拼音名】Yào Qín Cài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裸茎囊瓣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nopetalum nudicaule(de Boiss.) Hand.-Mazz.[Cryptotaeniopsis nudicaulis de Boiss.
  • 兖州卷柏

    “兖州卷柏”在《中药大辞典》 “兖州卷柏”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兖州卷柏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Yǎn Zhōu Juǎn Bǎi   【别名】金不换、金扁柏、金扁桃、石养草、田鸡爪(《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