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子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野牡丹子


野牡丹子

“野牡丹子”在《中药大辞典》

“野牡丹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野牡丹子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Yě Mǔ Dān Zǐ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实。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牡丹"条。

  【性味】《福建中草药》:"淡,平。"

  【功能主治】治子宫出血,乳汁稀少

  【附方】①治子宫出血:野牡丹子五钱,炒黑煎水服。(《陆川本草》)

  ②治乳稀少:野牡丹干果五钱,或加穿山甲三钱,通草二钱,猪脚一节,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牡丹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拼音名】Yě Mǔ Dān Zǐ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Melastoma

  【别名】豹牙郎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壮丹的果实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花梗长3-20mm;花5数,花萼长约2.2cm,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先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财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通经下乳。主崩漏;痛经;经闭;难产;产后腹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泡酒。

  【附方】①治子宫出血:野牡丹子五钱,炒黑煎水服。(《陆川本草》)②治乳稀少:野牡丹干果五钱,或加穿山甲三钱,通草二钱,猪脚一节,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产后腹痛 活血止血 难产 乳汁不通 通经下乳 下乳 子宫出血


野牡丹子的功效 野牡丹子的用途 野牡丹子可以治疗 野牡丹子的用法 野牡丹子的用量 野牡丹子主要治疗 野牡丹子能够治疗的疾病 野牡丹子的用法 野牡丹子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鱼鳔

    “鱼鳔”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鱼鳔”在《中药大辞典》 “鱼鳔”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鳔   【拼音名】Yú Biào   【别名】鲟鱼、七粒浮子、中华鲟、鳇鱼、鳝、苦腊子、鲔、黄鱼   【来源】鲟形
  • 野拔子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Yě Bá Zǐ   【英文名】all-grass of Rugulose Elsholtzia   【别名】香苏草、野苏、野香苏、崩疮药、扫把茶、膜悠麻、小苏苏棵、里香薷、狗尾巴香、山香、鬼米香条、小野菝子、满山香、小坝子
  • 鸭脚蓼

      【拼音名】Yā Jiǎo Liǎo   【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鸭脚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seudopelmatum Hoo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扎把晒干或鲜用。
  • 野鸦椿皮

      【拼音名】Yě Yā Chūn Pí   【别名】鸡眼睛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el的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el [S
  • 野丁香根

    “野丁香根”在《中药大辞典》 “野丁香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根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Yě Dīnɡ Xiānɡ Gēn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