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叶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榆叶


榆叶

“榆叶”在《中药大辞典》

“榆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榆叶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Yú Yè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化学成份】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蛋白质6克,脂肪0.6克,碳水化物9克,粗纤维1.5克,灰分3.4克。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寒。"

  【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利小便,主石淋。"

  ②《本草拾遗》:"嫩叶作羹食之,消水肿。"

  ③《纲目》:"煎汁洗酒齄鼻;同酸枣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胆热虚劳不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榆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榆叶暴干为末,谈盐水拌,或炙或晒干,拌菜食之,亦辛滑下水气。

  【拼音名】Yú Yè

  【别名】榆木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树干端直,高达20m。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浅灰黄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10m,有毛;托叶早落;叶片倒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2-2.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幼时有短毛,老时仅脉腋有毛,边缘具单锯齿;侧脉明显,9-18对。花先叶开放,簇年成聚伞花序,生于去年枝的叶腋;花被针形,4-5裂;雄蕊与花被同数,花药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种子位于翅果中央,与缺口相接;果柄长约2mm。花期3-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长江以南多系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叶常皱缩,展平后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2-2.5cm,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色稍浅,叶脉明显,侧脉9-16对,脉腋有簇生的白色茸毛,叶缘有单锯齿;叶柄长0.2-1cm。质脆,易碎。气微,味稍涩。

  【化学成份】每100g含水分79g,蛋白质6g,脂肪0.6g,碳水化合物9g,粗纤维1.5g,灰分3.4g.又含氨基酸成分: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ginine),苏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丝氨酸(serine),脯氨酸(proline),酪氨酸(tyrosine)。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安神;祛痰止咳。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尿浊;失眠;暑热困闷;痰多咳嗽;酒(查皮)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利小便,主石淋。

  2.《本草拾遗》:消水肿。

  3.《纲目》:同酸枣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胆热虚劳不眠。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安神 利小便 清热利尿 祛痰止咳 石淋 失眠 消水肿 虚劳


榆叶的功效 榆叶的用途 榆叶可以治疗 榆叶的用法 榆叶的用量 榆叶主要治疗 榆叶能够治疗的疾病 榆叶的用法 榆叶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榆拟层孔菌

      【拼音名】Yú Nǐ Cénɡ Kǒnɡ Jūn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榆拟层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mitopsis ulmaria(Sow.ex Fr.)Bond.et Sing.[Fomes ulmarius(Fr.)Gill.]   采收和储
  • 有柄石韦

      【别名】石韦、小石韦、长柄石韦、石茶、独叶草、牛皮草、金瓢羹、金茶匙、小尖刀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有柄石韦 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Chin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净泥土,晒干或阴干。   【性味】苦、甘,寒。   【功能主治】消炎利
  • 鮧鱼涎

    “鮧鱼涎”在《中药大辞典》 “鮧鱼涎”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鮧鱼涎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Yí Yú Xián   【来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皮肤分泌的粘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 银毛委陵菜

      【别名】管仲[云南]、白地榆、地槟榔、翻白叶、翻白草、西南委陵菜   【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银毛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 Wall.,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收敛止泻。用于鼻衄,肺结核咯血,
  • 羊胲子

    “羊胲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羊胲子”在《中药大辞典》 “羊胲子”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胲子   【拼音名】Yánɡ Hǎi Zǐ   【别名】羊嚼子、羊咬子、山羊胃结石   【来源】偶蹄目牛科山羊Ca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