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珍珠草


珍珠草

“珍珠草”在《中药大辞典》

“珍珠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珍珠草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Zhēn Zhū Cǎo

  【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蓇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

  【原形态】叶下珠(《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秃净或近秃净。茎直立,分枝常呈赤色,具翅状纵棱。单叶互生,排成2列,形似复叶;叶片长椭圆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小,尖三角形。花单性,雌雄同株,腋生,细小,赤褐色;无柄或具短柄;花萼6枚;花冠缺;雄花2~3朵聚生,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药室纵裂;雌花在叶下2列着生,子房3室。蒴果无柄,扁圆形,径约3毫米,赤褐色,表面有鳞状凸起物。种子三角状卵形,淡褐色,有横纹。花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田边。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外表浅棕色,有髓;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浅灰棕色。茎粗约2~3毫米,老茎基部灰褐色;茎枝有纵皱,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分枝有纵皱及不甚明显的膜翅状脊线。叶片薄而小,灰绿色,皱缩,易脱落。花细小,腋生于叶背之下,多已于缩。有的带有扁圆形亦褐色的果实。气微香,叶味微苦。

  【化学成份】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

  【性味】甘苦,凉。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苦。"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利水解毒。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

  ②《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末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

  ④《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

  ⑤《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一至二两。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五至七钱,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痢疾、腹泻

  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1~2两,洗净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天1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

  ②治疗狂犬咬伤

  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珍珠草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叶下珠,江西、湖南砌下墙阴多有之。高四、五寸,宛如初出夜合树芽,叶亦昼开夜合,叶下顺茎结子如粟,生黄熟紫。

  【拼音名】Zhēn Zhū Cǎo

  【别名】星秀草、羊毛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珍珠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ina saginoides (L.) Karsten[Sper-gula saginoides L.」

  采收和储藏:4-5月间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牛小草本,高6cm左右。全株无毛。茎丛生。叶对生;叶片线形,长达15mm,宽0.7-1mm,具1条脉,基部抱茎,合生成短鞘状,先端具短凸尖。花单一,腋生于茎项;花梗直立,长(6)13-23mm;萼片5,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mm,先端钝圆,背面具3条脉,边缘及先端白膜质;花瓣5,稀为4,白色,倒卵状长圆表,先端圆,约比萼片短一半或更短,于果期宿存;雄蕊5;花柱5。蒴果椭圆状卵形,与萼片等长,5瓣裂。种子淡褐色,肾状三角形,径0.3-0.4mm,两侧稍扁,背部带浅槽,表面被低微的小突起。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800m的河岸粘泥质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云南。

  【药理作用】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息风止痉;清热利湿。主破伤风;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附方】①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一至二两。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五至七钱,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

  2.《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未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3.《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

  4.《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

  5.《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

  6.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临床应用】1.治疗痢疾、腹泻: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l-2两,洗净加水50Oml,煎至200ml,每天l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

  2.治疗狂犬咬伤: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滇南本草》:珍珠草

相关中药

  • 自然铜

    “自然铜”在《中国药典》 “自然铜”在《中药大辞典》 “自然铜”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国药典》:自然铜   【拼音名】Zì Rán Tónɡ   【英文名】PYRITUM   【来源】本品为硫化
  • 竹叶莲

    “竹叶莲”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竹叶莲”在《中药大辞典》 “竹叶莲”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莲   【拼音名】Zhú Yè Lián   【别名】地藕   【来源】鸭跖草科杜若属植物杜若P
  • 猪肚子

      【别名】羊角天麻、鸡多囊、唐古特蟹甲草   【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 (Maxim.) Hand.-Mazz.以地下块茎入药。秋末苗枯后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平肝。用于头痛眩晕,
  • 椎连栎

      【别名】黄栗   【来源】壳斗科椎连栎Quercus franchetii Skan,以茎内皮、寄生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涩、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主治感冒   【用法用量】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
  • 紫玉簪

    “紫玉簪”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紫玉簪”在《中药大辞典》 “紫玉簪”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玉簪   【拼音名】Zǐ Yù Zān   【别名】紫萼、山玉簪   【来源】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紫玉簪Hosta ven